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是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中的一个种,革兰阴性小杆菌,无鞭毛,无芽孢,有荚膜,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该菌是鼠疫的病原体,能够引起鼠疫、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皮肤型鼠疫等多种疾病。
临床表现:毒血症症状,伴局部症状,以急性淋巴腺炎(腺鼠疫)最常见,其次是败血症,肺炎,偶可见脑膜炎,皮肤型鼠疫等。
治疗: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等。
预防主要是控制鼠间鼠疫,特殊人群可用菌苗。
鼠疫杆菌抗原,主要有:
1. F1(fraction 1) 抗原为荚膜抗原,糖蛋白,不耐热,有高度免疫原性及特异性,用于血清学诊断,其抗体有保护作用。
2. 鼠毒素(murine toxin)可引起局部坏死和毒血症。
3. V 和 w 抗原仅见于有毒力的菌株,能够保护细菌,使之能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
中国 Yersinia pestis 可分 5 群(A-E),17 个生态型,不同生态型的菌株生长情况有明显差别,生长好的生态型的致病力较强。
抵抗力较弱,特别对热和干燥敏感,日晒,煮,烤和常用消毒剂均可杀灭。耐冷。在脓液和痰液中可存活10-20 日。可存在于病人的组织,血液和体液,粪便及痰液。
流行病学:
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主要在啮齿动物中循环流行,形成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中主要是鼠类和旱獭,通过蚤类进行传播。人类一般只是偶然受染。但如罹患肺鼠疫,则可出现人人传播。
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是一种危险的病原体,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很大的危害作用。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避免和控制鼠疫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