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PPT学习教案主要针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中的“气温有多高”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关于气温测量的基本知识。以下是对其中关键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温度表(寒暑表)**:这是测量气温的主要工具,由液体玻璃泡、液柱和刻度表组成。液柱会根据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升高或降低,从而在刻度表上显示出相应的温度值。
2. **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在教学中提到了两种温度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摄氏温度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温度计量单位,其零度表示冰点,100度表示沸点。而华氏温度则有所不同,冰点为32℉,沸点为212℉。
3. **温度计的读取**:正确读取温度计的方法是平视液面,不能俯视或仰视,以免造成误差。0度以上表示零上温度,0度以下表示零下温度,读数时需注意正负号的使用。
4. **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温度计时,应避免剧烈碰撞,保持水平视线,不触碰液泡,并在液柱稳定后进行读数和记录。
5. **气温的测量地点选择**:通过实际测量不同地点(如走廊阳光下、教室内不同位置)的气温,让学生了解气温受环境影响的差异,比如阳光直射的地方通常气温较高,而阴凉处则较低。
6. **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讨论并归纳出气温一般在早晚较低,午后较高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气温的日变化模式。
7. **百叶箱**:百叶箱是气象站用来放置气温计的设备,它的设计能够保证温度计不受直射阳光、风速和地面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在百叶箱中,通常还会包含干湿球温度计和气压计等其他气象仪器。
8. **百叶箱的统一标准**:世界各地的百叶箱设计一致,放置高度通常是离地面1.5米,目的是确保数据的可比性,不受地理位置差异的影响。记录时间的统一也有助于比较全球各地的气温数据。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气温测量的基本知识,还能培养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能力,理解气温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测量的严谨性。同时,预习与准备环节有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提前熟悉和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