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1、 掌握图像直方图的含义及用途; 2、 编程实现统计给定一副图像的直方图并绘制,要求不能使用Matlab提供的直方图统计函数(hist()函数); 3、 编程实现图像的Arnold变换。 实验内容: 编程实现以下要求: 1、 编程实现一幅图像的直方图并绘制; 2、 编程实现图像的Arnold变换。 ### 实验知识点解析 #### 图像直方图的含义及用途 **定义:** 图像直方图是一种描述图像灰度分布特性的统计图形。它显示的是图像中不同灰度值出现的频次或概率分布。在灰度图像中,直方图的横轴通常代表灰度级(0至255),而纵轴则表示该灰度级在图像中出现的像素数目或相对频率。 **用途:** 1. **图像增强:** 直方图可以用于调整图像对比度,通过直方图均衡化等方法来改善图像质量。 2. **阈值选取:** 在图像分割过程中,通过分析直方图形态选择合适的阈值进行二值化处理。 3. **特征提取:** 在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应用中,直方图可以用作特征向量的一部分,帮助识别和分类图像。 4. **压缩编码:** 基于直方图的统计特性,可以设计更高效的图像压缩算法。 #### 不使用Matlab直方图函数实现图像直方图 根据实验要求,不能使用Matlab内置的`hist()`函数来绘制直方图。这里提供了一段示例代码来说明如何手动计算和绘制直方图: ```matlab A = imread('img.jpg'); % 读取图像 [i, j] = size(A); % 获取图像尺寸 B = zeros(1, 256); % 初始化直方图数组 for i = 0:255 B(1, i + 1) = length(find(A == i)) / (i * j); % 计算每个灰度级别的概率 end subplot(1, 2, 1); imshow(A); title('原始图'); subplot(1, 2, 2); imshow(B); % 此处应该使用plot或者bar函数来绘制直方图而不是imshow title('直方图'); bar(0:255, B, 'grouped'); xlabel('灰度值'); ylabel('出现次数'); ``` **关键点:** - 使用循环遍历每个灰度级别,并统计该级别在图像中的像素数目。 - 通过除以总的像素数量得到每个灰度级别的概率。 - 使用`bar`函数绘制直方图,而不是`imshow`。 #### 图像的Arnold变换 **定义:** Arnold变换是一种图像加密技术,通过一系列简单的位移操作来实现图像的打乱。这种变换可以用于保护图像数据的安全性,特别是在数字水印等领域。 **实现过程:** 1. **初始化:** 读取原始图像并获取其尺寸。 2. **变换过程:** - 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执行Arnold变换,即将每个像素的位置(u, v)映射到新的位置(ax, ay)。 - 映射公式为:\( ax = (u-1 + v-1) \mod m + 1 \), \( ay = (u-1 + 2(v-1)) \mod m + 1 \),其中m为图像的宽度或高度。 -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循环来实现,对于图像中的每个像素,都将其移动到新的位置。 3. **可视化结果:** 将变换后的图像与原始图像并排放置展示。 **示例代码:** ```matlab A = imread('img.jpg'); % 读取图像 m = size(A, 1); % 获取图像宽度 B = A; % 复制原始图像 for n = 1:2 % 可以多次执行变换以增加复杂度 for u = 1:m for v = 1:m temp = B(u, v); ax = mod((u-1) + (v-1), m) + 1; ay = mod((u-1) + 2*(v-1), m) + 1; outImg(ax, ay) = temp; % 将像素移动到新位置 end end B = outImg; end subplot(1, 2, 1); imshow(A); title('原始图像'); subplot(1, 2, 2); imshow(outImg); title('Arnold变换后的图像'); ```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图像直方图的基本概念和用途,还学会了如何手动实现直方图的计算与绘制,以及如何进行Arnold变换来加密图像。这些技能对于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都非常有帮助。
- 粉丝: 6
- 资源: 34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