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是针对高中二年级政治课程的一份周测试题,主要涵盖了探究世界的本质这一主题,涉及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运动与静止的哲学理解等多个知识点。
1. **自然界是客观的**:试题中的第一题强调了人类应当尊重自然规律,表明自然界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具有自身运行规律的客观存在。选项B(自然界是客观的)正体现了这一点。
2. **人类社会的客观性**:第二题提到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也是客观的,因为它是由物质世界长期发展而来,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都是客观存在的。选项C(①②③⑤)正确地概括了这些方面。
3.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第三题指出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即无论事物如何变化,它们都有其固有的、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选项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是对这一概念的准确描述。
4.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共同性**:第四题探讨了两者的共性,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即它们的存在和发展不受人的意志影响,选项C(都具有客观实在性)揭示了这一点。
5. **世界的统一性**:第五题提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这意味着世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可以归结为物质的运动,选项B(世界的物质性)正确。
6. **物质的概念**:第六题中,正确的“物质”理解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且能被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选项B符合这一定义。
7. **唯心主义与神创论**:第七题批判了神创论的观点,指出生物的产生和人类的产生都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否认了神创论和唯心主义,选项B(②③④)表达了这些批判。
8.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第八题中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强调了运动发生在物质世界中,即世界是客观存在的,选项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对应了他的观点。
9. **运动与静止的统一**:第九题引用苏东坡的话表达的是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即事物既在变化又保持相对稳定,选项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与之相符。
10.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第十题中慧能的观点认为事物的运动源于人心,这是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选项B正确。
11.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第十一题中,"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描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选项D(②④)正确。
12. **运动、静止、条件之间的关系**:第十二题正确表述了在一定条件下,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即特殊运动状态,选项A正确。
非选择题部分涉及到了规律的知识,如海岸侵蚀是自然规律的表现,人类活动如果违背这些规律会导致海岸侵蚀问题的加剧。这提示我们要尊重并遵循自然规律,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另一方面,意识虽然由人脑产生,但并非有了人脑就有意识,意识的形成还需要社会历史条件,强调意识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不能单纯地将其归因于生理结构。
总结来看,这份测试题覆盖了哲学中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物质、运动与静止、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等核心概念,旨在考察学生对这些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