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是信息技术演进的重要部分,从1946年ENIAC的诞生开始,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以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主要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电子元件的小型化和性能提升,同时也推动了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和应用领域的拓宽。
计算机的特点包括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能力,以及自动运行的能力。这些特性使得计算机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和网络应用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字长、主频、运行速度和内存储容量,这些参数直接影响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字长决定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精度和宽度,主频则反映了处理器的工作频率,运行速度通常指的是计算机执行指令的速度,而内存储容量则关系到系统能处理的数据量。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恶意程序,具有传染性、破坏性、隐蔽性、潜伏性、触发性和非法性等特点。它们可以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和网络进行传播。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包括使用安全的存储介质,谨慎使用共享软件,避免非法复制,专机专用,定期更新病毒库并使用防病毒软件进行扫描。
计算机的设计遵循冯·诺依曼架构,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使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并通过存储程序来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计算机硬件包括CPU、内存、外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内存分为RAM(随机访问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RAM断电后数据丢失,而ROM中的数据即使断电也不会消失。为了减少CPU与内存之间的速度差异,引入了Cache,Cache具有高速、小容量、昂贵且易丢失数据的特点。
网络知识中,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星型、环型和总线型。星型拓扑便于管理和维护,故障隔离方便;环型拓扑利用令牌传递机制,数据传输有序;总线型拓扑结构简单,但所有设备共享带宽,易受单点故障影响。
以上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发展历程、特性、性能指标、病毒防治、硬件组成、存储类型以及网络结构,这些都是学习和理解计算机技术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