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测试题二主要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协议、标准和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以下是对部分内容的详细解释:
1. TCP/IP参考模型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由下至上分别是主机-网络层(网络接口层)、互联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每一层都有特定的任务,例如应用层负责应用程序的接口,传输层处理端到端的数据传输,网络层则处理数据包的路由。
2. Token Bus和IEEE802.4标准定义了令牌总线网络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而无线局域网(WLAN)的标准协议是IEEE802.11系列,包括多种版本,如802.11a/b/g/n/ac/ax等。
3. 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语义(协议中定义的意义和目的)、语法(数据的格式和结构)和时序(何时发送、如何发送数据的规则)。
4. 在OSI参考模型中,传输层的数据传输单位是报文,当报文较长时,会被分割成多个分组在较低层进行传输。
5. IEEE802.3u和IEEE802.3z分别代表快速以太网(100Mbps)和千兆以太网(1Gbps),LLC子层使用IEEE802.2标准,MAC子层采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6. 无线局域网的传输技术包括红外线、扩频无线和窄带微波。
7. ARP(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将IP地址映射为物理(MAC)地址,以实现IP数据包的正确发送。
8. 接口是不同层之间交互的接口,如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的信息交换点。
9. 局域网根据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可分为共享介质(如CSMA/CD的以太网)和交换式局域网(如使用交换机的网络)。
10. IP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的核心协议,负责数据包在互联网上的传输。
11. 100BASE-T代表交换式快速以太网,数据速率100Mbps。
12. 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是高速局域网的访问控制标准,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13. TCP/IP传输层的协议主要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TCP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UDP则无连接。
14. 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Internet上的IP地址分为A、B、C、D、E五类,其中193.215.0.124是C类地址。
15. 子网掩码255.225.255.192将一个C类地址划分为64个子网,每个子网可用的主机地址数为62。
16. OSI参考模型从下往上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包括LLC和MAC子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各层功能如下:
- 物理层:建立物理连接,传输比特流,定义电压、线速等物理特性。
- 数据链路层:建立数据链路连接,帧传输,错误控制和流量控制。
- 网络层:路由选择,分组传输,逻辑链路创建,网络互连。
- 传输层:端到端服务,错误恢复,顺序控制,报文传输。
- 会话层:维护连接,管理数据交换。
- 表示层:数据编码解码,格式转换。
- 应用层:提供用户与网络的接口,如HTTP、FTP等服务。
17. 1000BASE-CX使用屏蔽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用于千兆以太网。
18. LLC(逻辑链路控制)和MAC(介质访问控制)是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分别处理链路层的控制和数据传输问题。
19. 子网掩码255.225.255.192划分后,子网中可用主机地址数之和为2^6 - 2 = 62,因为每个子网需要2个地址作为网络和广播地址。
20.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及各层协议的集合,描述了网络通信的整体框架。
此外,局域网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存储转发或直通方式,根据MAC地址表将数据帧转发到正确的端口,提高网络性能。IEEE 802.3以太网的MAC工作原理基于CSMA/CD,节点在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介质,若介质空闲则发送,冲突时停止并等待随机时间再尝试。虚拟局域网(VLAN)的组网方式包括用交换机端口号、MAC地址和网络层地址定义,每种方式有其优缺点,如端口号定义易于管理但不灵活,MAC地址定义允许节点移动,网络层地址定义则允许基于网络层信息划分V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