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算法在抗滑桩支护结构设计与数值模拟研究中的应用》
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尤其是针对滑坡这种广泛分布且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大数据和算法的应用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中国作为受滑坡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三峡工程、高速铁路、公路等重大项目以及汶川地震后的重建工作纷纷上马。然而,在这些工程项目中,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和影响,时常会出现滑坡现象,对施工安全构成威胁。
为了确保生命财产的安全,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滑坡防治工作,其中抗滑桩作为一种主要的工程措施得到了广泛应用。抗滑桩具有良好的防滑效果,设置位置灵活,且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地质条件进行设计优化,因此在众多工程中被广泛采用。
目前,常见的抗滑桩设计方法往往将桩体与滑坡分开考虑,简化桩与滑坡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简单的力的作用,忽略了桩与滑坡之间应力和变形的协调性。这种简化条件下的设计方案无法有效评估抗滑桩的防护效果和可靠性。
论文结合大数据分析和算法技术,从数值模拟的角度深入研究了抗滑桩对滑体的加固作用。通过运用FLAC软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地震荷载对滑体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设置抗滑桩后对坡体动力响应的改善效果。同时,论文系统研究了双排桩土体系中,滑坡推力和桩身内力在双排桩上的分布形态及分配问题,分析了桩排距和桩间距对双排抗滑桩桩身内力的影响。
此外,论文还初步探讨了地震荷载下抗滑桩与滑体共同作用的机制,这对于深化理解地震作用下抗滑桩的工作原理,优化抗滑桩设计,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处理大量复杂的数据,更准确地预测滑坡动态,而算法的应用则有助于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提升数值模拟的精度和效率。
总结来说,这篇论文利用大数据和算法工具,对抗滑桩支护结构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对于地震作用下的滑坡动力响应和双排桩系统的内力分布规律有显著的贡献。这不仅丰富了地质灾害防治的理论基础,也为实际工程提供了科学的计算和设计依据,有助于提升工程安全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