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基础知识】
1. 血细胞分布与动力学:
粒细胞根据其在血液循环中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分裂池、成熟池、储存池、循环池和边缘池。这些池代表了粒细胞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对于了解细胞的生成和动员具有重要意义。
2. 凝血过程:
凝血分为三个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纤维蛋白形成和止血。这是体内防止出血并促进伤口愈合的关键过程。
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DIC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初期表现为凝血系统亢进,消耗大量凝血因子,随后导致纤溶系统激活,造成出血倾向。
4.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的原因:
PT延长通常与因子V、VII、X和II减少有关,同时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和纤溶活性增加也是常见表现。
5. 原尿与血浆的区别:
原尿的pH、渗透压和化学成分基本与血浆相似,但原尿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如血浆蛋白。
6. 血红蛋白测定方法:
还原血红蛋白测定法(HiCN法)被推荐为首选方法,该方法由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确认为标准方法。
7. 酮体的组成: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它们是在脂肪酸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
8. 尿蛋白检测:
试带法基于蛋白质与指示剂的颜色反应,主要对白蛋白敏感,对球蛋白不敏感。
9. ABO血型遗传:
ABO血型由第9对染色体上的ABO三复等位基因决定。
10. Rh血型问题:
大多数Rh不合的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Rh(D)抗原引起的。
11. 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主要依靠呼吸系统、肾脏系统以及体液缓冲系统来维持。
12. MAPSS血细胞分析:
通过四个角度的光散射密度测定,包括前角光散射、狭角光散射、垂直光散射和消偏振光散射,来分析血细胞的特性。
13.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常与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缺乏关联,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
14. 低速离心机:
实验室常用离心机转速通常在10,000转/分钟以下。
15. 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
主要是甲状旁腺激素(PTH)和维生素D(包括1,25-二羟维生素D)。
16. 细胞外液主要离子:
阳离子主要是钠离子(Na+),阴离子主要包括氯离子(Cl-)和碳酸氢根离子(HCO3-)。
17. 溶血对生化检测的影响:
溶血可导致血清钾、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等项目升高。
18.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
19. 乙肝病毒标志物解读:
-+-++的结果模式表示为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提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其他标志物阴性。
20. ELISA常用酶:
常见的酶标记物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LP)。
21. 血清学反应类型:
包括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等。
22. 痰标本质量控制:
合格的痰标本应包含一定数量的白细胞(WBC)和上皮细胞,并满足WBC与鳞状上皮细胞比例要求。
23. 传染病管理:
非典、禽流感、甲流感等属于法定传染病,需按规定报告。
24. 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
实验室的安全级别可根据实验内容和风险来划分。
25. 《献血法》实施日期:
需要具体的年月日,例如2005/10/01。
以上是检验科三基考试中涉及的基础知识,涵盖血液学、临床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多个领域。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临床检验结果、评估疾病状态以及指导临床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