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Quality Control,质量管理)成果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模板工程的质量。模板工程是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成型质量,进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和外观效果。浙江大经朗城公馆I标段工程项目部QC小组在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间,对模板工程质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工程简介中提到的朗城公馆I标段工程是一个多层建筑群,其中包含了8栋多层建筑和地下室。该工程的模板工程量大,对混凝土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QC小组的目标是通过质量管理活动,使模板工程质量达到“钱江杯”标准,即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
QC小组由8名成员组成,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助理工程师、质检员、施工员、资料员、材料员和安全员等。QC小组根据“钱江杯”质量标准,采用QC活动管理方法,通过定期的质量及工程成本核算分析,结合统计分析、头脑风暴等工具,确定了影响模板工程质量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现状调查部分通过对模板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现场调查,统计分析了不合格点数和合格率,找出模板施工中的主要质量问题。例如,砼表面不平整、模板接口处理不平、模板截面尺寸偏差等。通过排列图分析,确定了影响模板工程质量的主要问题为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和模板接口处理不平。针对这些问题,QC小组设立了质量目标,即保证主体结构工程的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并提出通过改进施工方案、优化质量控制流程、强化人员培训等措施来实现目标。
在原因分析阶段,QC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识别出影响模板工程质量问题的多种原因,比如模板加固支撑体系的不合理、模板管理混乱、操作人员素质不高、模板拼装不合理等。小组成员对这些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形成了影响模板工程质量的关联图。
通过原因分析后,QC小组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包括但不限于:改进模板加固方式、合理规划模板加固支撑体系的间距、及时更换或修复损坏的模板、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等。小组还计划通过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加强现场管理来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
目标可行性分析表明,公司已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项目机构组织健全,管理人员质量意识高,加之领导的重视以及项目经理的持续改进意识,都为实现QC小组设定的工程质量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最终,通过实施这些改进措施,QC小组成功提高了模板工程的质量,使得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合格率显著提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得到改善。通过活动前后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到模板工程施工质量合格率的提升,达到了预期的改进目标。
这份QC成果报告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改进,不仅提升了模板工程质量,也为类似建筑工程的模板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展现了QC小组在实际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