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代持问题及解决方式
“股份代持”问题是企业首发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中都会经常碰到的问题,而且往往会拖慢项目进度。在企业上市过程中,该问题的出现可能会损害到拟上市公司股权的清晰性,进而可能引起很多的利益纠葛和法律纠纷,所以证监会对此一直是明令禁止的。同样,对于拟挂牌新三板的企业来说,全国股转系统也明确要求企业清理好股权代持问题。
一、股权代持的原因分析
关于股份代持的原因,中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迎西律师为我们总结出如下几点:
(1)某些人的身份当时不适合做股东,通过代持间接向企业投资;
(2)实际投资者人数太多,将一个团体的股份放在一个人身上,既保证了工商程序的简便也便于员工管理;
(3)为了相互担保银行融资,通过代持的方式设立多家非关联企业;
(4)为了规避法律的某些强制性规定,采取代持形式完成投资或交易。
二、股权代持的法律效力及风险
1、股权代持的法律效力
我国《公司法》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关于股权代持的条款,关于股权代持的法律效力主要规定在最高
股权代持问题及解决方式是企业在IPO及新三板挂牌时常常遇到的复杂法律问题,它涉及到企业股权结构的清晰度、法律风险以及监管合规性。股权代持,即实际出资人(实际股东)通过他人(名义股东)名义持有公司股份,这种安排可能导致诸多潜在问题。
股权代持的主要原因包括:
1. 某些人士因为身份不合适或政策限制,无法直接成为股东,通过代持方式参与投资。
2. 实际投资者众多,为简化工商手续和便于员工管理,选择少数代表持有股份。
3. 为获取银行融资的相互担保,设立非关联企业时采用代持方式。
4. 为了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例如市场准入限制,采取代持完成投资或交易。
股权代持的法律效力受到《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的影响。虽然《公司法》未直接规定股权代持,但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明确了,在符合一定条件下,股权代持协议是有效的。然而,如果涉及欺诈、损害第三方利益、非法目的或规避强制性法规,代持协议可能被认定为无效,从而引发法律纠纷。
股权代持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
1. 协议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导致投资权益受损。
2. 名义股东可能因实际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而面临补足出资的风险,即使名义股东可以事后追偿,但仍需承受诉讼压力。
3. 税收风险,解除代持关系时,实际股东和名义股东可能需要按照公允价值缴纳税款,尤其是在未明确税务规定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双重征税风险。
4. 若实际出资人为外商,代持可能导致无法直接恢复股东身份,可能需要先清算公司,再重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增加法律复杂性。
在新三板市场,股权代持同样被视为敏感问题。《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要求企业股权清晰,无重大权属纠纷,因此,企业必须清理股权代持问题,以满足挂牌条件。这表明监管层对上市公司和新三板企业的透明度和诚信有着严格要求。
解决股权代持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明确股权结构,实际股东和名义股东签订详细的代持协议,约定权利义务,并尽可能将协议公示,以减少纠纷。
2. 设立信托或有限合伙企业,将实际股东的权益置于信托或合伙企业之下,以此规避直接的代持关系。
3. 尽可能消除代持的必要性,如改变投资模式,避免涉及法律限制的身份问题。
4. 对于外商投资,应通过合法途径申请审批,避免代持带来的注销和重设风险。
股权代持是一种复杂的法律安排,企业必须谨慎处理,充分了解其法律效力和风险,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规范,以确保企业上市或新三板挂牌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