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大学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大学生友善观的可行性,指出友善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道德成长和社会和谐有重大意义。作者王楠强调,友善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关键。同时,文章指出了当前大学生缺失友善观的两个主要原因: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不足。
【友善观的涵义和作用】
友善观是个人道德品质的体现,它要求人们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真诚善良,对建立和谐社会有直接作用。友善观不仅促进了人际间的良好关系,还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在社会建设中,友善观起到连接人与人、凝聚社会力量的作用,有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维护社会稳定。
【大学生缺失友善观的原因】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可能导致唯利是图的道德滑坡,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影响友善观的实践。此外,外来多元价值观的涌入可能混淆大学生的思想,特别是西方某些腐朽观念的渗透,使部分年轻人的价值观混乱。再者,教育体系中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不足,过度关注学术成绩而忽视了友善观的培养。
【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友善观的可行性】
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友善观是可行且必要的。可以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友善观,组织相关活动和比赛,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友善的意义。利用历史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友善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同时,树立践行友善观的榜样,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传播友善。
【总结】
培养大学生的友善观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思想政治课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经验,可以有效弥补市场经济和多元化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影响,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在他们心中树立正确的友善观,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这一策略不仅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