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育中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研究现状及课题】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育不仅局限于语言技能的传授,更承担着培养具有深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已成为学术界的焦点,而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其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塑造至关重要。因此,外语教育在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方面的角色日益凸显。
1. 文化自信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在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这要求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社科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的协同效应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尤为关键。外语专业大学生由于接触多元文化的机会较多,更需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建立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2. 现状分析
(1)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多数研究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探讨了文化自信的内涵、重要性、现状、问题、影响因素和培养策略。研究方法多样,既有理论探讨,也有定量研究。
(2)外语教育领域研究:相较于思政教育,外语教育中的文化自信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学者们开始关注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嵌入文化自信,强调文化安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并提出教学改革措施,如强化中国文化元素、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3. 研究课题
现有的研究虽有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1)大学生主体性的忽视:大部分研究从宏观角度探讨,忽视了大学生作为文化自信构建主体的角色,缺乏对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自我转变研究。
(2)文化自信生成过程的复杂性研究不足:文化自信是个体、社会和历史环境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现有研究往往简化这一过程,缺乏深度剖析。
(3)研究方法的局限:研究多侧重于思辨讨论和量化调查,对微观层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理解不充分。
4. 未来研究方向
为弥补上述不足,未来研究应注重大学生的主体性,深入探究文化自信生成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揭示个体差异和过程性特征。此外,外语教育领域需要构建适应自身的理论框架,专门针对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进行深入研究。
外语教育中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是一个亟待深化的课题,它关乎到国家的文化安全、国际影响力,以及青年一代的全面发展。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在外语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自尊和自信,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