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文档是针对初中生物课程的一份月考试题,主要涵盖了人体生理、解剖以及生物医学基础知识等内容。以下是对部分题目涉及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关于献血与输血的知识,正确的选项是A,大量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献血对健康成年人是有益的,能够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并且现代医学有严格的献血标准和程序,确保献血者的安全。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A和B型血,但不能接受大量异型血,因此C选项错误。献血量一般不宜超过400mL,故D选项也是错误的。
2. 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输血策略也不同。血小板功能低下患者需要补充血小板,贫血患者需要补充红细胞,大面积烧伤患者主要需补充血浆以补充丧失的液体,创伤性失血患者需要全血。因此,正确的答案是B,分别是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3. 一个人可以接受A型和B型血而不发生凝集反应,说明其血型可能为AB型,因为AB型血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而不产生凝集反应。
4. 排泄途径包括呼吸、排尿、汗液分泌等,因此在人体生理活动示意图中,属于排泄途径的有②呼吸、⑤排尿和⑥汗液分泌,所以正确答案是B。
5. 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滤过作用形成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通过重吸收作用将大部分物质回吸收,形成尿液。①中流的液体是动脉血,④中的液体为原尿,⑥中的液体为尿液。如果尿液中有血细胞,通常表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
6.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尿液中的尿素浓度显著高于血浆和肾小囊中的浓度,这反映了肾脏对尿素的重吸收作用。因此,数据没有错误。而肾静脉中虽然含尿素,但浓度较低。
7. 眼球结构示意图中,5视网膜是视觉形成的部位,1角膜是眼球的透明前部,允许光线进入;2是瞳孔,其大小会根据光线强弱变化,由虹膜调节;4是晶状体,负责调节焦距,使眼睛能看清远近物体。
8. 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到达血液是正确的。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是小肠,而不是胃。人眼的晶状体确实类似照相机的镜头,能调节焦距。正常人的尿液含有水、无机盐和尿素,但不含葡萄糖。
9. 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矫正,人的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视觉在视网膜上形成,但视觉的感知在大脑皮层。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10. 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不戴,可能为近视眼,需要凹透镜;奶奶平时不戴,看书时戴,可能是老花眼,需要凸透镜。
11. 婴儿尿床是因为大脑发育不完善,不能有效控制排尿反射,而成年人能自主控制。
12. 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涉及到语言和高级思维,聋哑学校的手语交流、看电影哭泣、听说梅林缓解饥渴都与语言和思维相关,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基本的条件反射,非人类特有。
13. 酒精影响小脑的功能,导致动作协调性下降,造成驾车人动作不协调。
14.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15. 盲打需要大脑处理语言信息,识别字母位置,同时需要躯体运动中枢控制手指动作。
16. 膝跳反射是典型的简单反射,神经冲动从感受器出发,经过传入神经(①),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⑤),再到效应器(②),所以顺序是①⑤②③④。
以上是对题目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的详细解释,这些知识点涵盖血液循环、血液成分、输血原则、人体生理、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