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给出的文件信息,《EMC存储最佳实践》R22中文版详细讨论了与EMC存储相关的诸多方面,包括存储性能、可用性、冗余以及存储需求评估等。以下将围绕这些主题详细阐述知识点。 性能是存储系统中最关键的考量因素之一。为了保证高性能的存储,通常需要综合考量I/O(输入/输出)的特性,如I/O的大小、频率及时序模式。文件中提及的I/O碎片化(I/O fragmentation)说明在进行存储规划时,需要特别关注数据存储的连续性以及减少I/O操作碎片化的问题,以免影响性能。此外,Linux系统中的I/O也是一个重要的讨论点,文件中提到了I/O在Linux环境下的处理方式,暗示了不同操作系统对存储性能的影响。 接下来,存储需求的大小评估是存储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件中提到的“评估存储的需求的大小”,意味着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数据的增长速度和峰值活动,计算出所需的存储容量。这通常需要考虑数据的保留策略、备份策略以及灾难恢复计划等因素。 文件还提到了RAID技术,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冗余磁盘阵列)的缩写,它通过将多个物理磁盘驱动器组成一个或多个逻辑单元,提供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可用性的技术。文件中提到了RAID的不同级别,比如RAID 5、RAID 1/0和RAID 3,每种级别的RAID都有其特定的配置和用途。例如,RAID 5提供了数据冗余和磁盘利用率的平衡,而RAID 1/0(也被称为RAID 10)则在高速读写性能和数据冗余上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文件中也提到了RAID热备(RAID Hotspares),这是一种通过预先准备额外的磁盘,当阵列中的某个磁盘发生故障时,热备用磁盘可以立即取代故障磁盘,从而减少系统停机时间的技术。 元LUN(MetaLUN)的讨论,表明了存储虚拟化技术在现代存储架构中的应用,它允许将多个物理存储设备虚拟成一个逻辑存储设备,以提供更灵活的存储管理和更好的性能。 存储控制器和缓存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文件中提到的写缓存(write cache)、读缓存和缓存并发(cache concurrency)等概念,都是影响存储性能的关键因素。缓存能够帮助改善I/O响应时间,因为它允许存储系统将频繁访问的数据保留在快速访问的内存中。 另外,文件中提到了使用HBA(Host Bus Adapter)和PowerPath等技术,它们是连接主机和存储系统的关键组件,能够提供路径冗余和负载均衡,增加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提到的CLARiiON LUN(逻辑单元号)和RAID组的概念,CLARiiON是EMC的一款存储产品,支持将多个硬盘驱动器划分为多个逻辑单元,以逻辑的方式呈现给主机,而RAID组则指由多个磁盘组成的阵列。 对于文件中提及的EMC Navisphere Analyzer、Channel Storage Fundamentals、Fibre等,它们是EMC公司开发的管理和分析存储系统性能的工具和概念,旨在帮助管理员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存储系统性能。 从文件提供的信息看,EMC存储解决方案涵盖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多个层面,包括存储阵列、控制器、缓存、RAID技术、路径管理、虚拟化技术以及性能分析工具,构成了全面的存储解决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存储管理员应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预算和未来的扩展规划,综合考虑上述各种技术点,以制定出符合业务需求的最佳存储策略。此外,还需要定期对存储系统进行维护和性能评估,以保证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及时响应业务的增长需求。
剩余32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0
- 资源: 2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