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概念模型,用于网络通信系统的开放式互联。它定义了异构网络中数据通信的层次结构,确保不同系统能够实现互连互通。OSI模型将通信过程分为七个层次,每层都建立在下一层的基础上,为上一层提供特定的服务。 1.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是 OSI 模型的最高层,它是直接与应用进程交互的层。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提供网络服务给用户端的应用程序。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包括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DNS(域名服务系统)等。 2.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层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以确保应用程序之间能够正确解读信息。它主要涉及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等问题。在 OSI 模型中,表示层处理数据的格式化、加密和解密等。 3. 会话层(Session Layer)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两个通信实体之间的会话。它提供的服务包括对话控制、同步、令牌管理等。会话层确保数据的交换可以有序进行,甚至在通信过程中可以挂起、恢复、重启一个会话。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传输层为两个主机上的应用层实体之间提供了端到端的通信服务。传输层协议,如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负责管理数据的传输,提供流量控制、错误检测和纠正、数据分段与重组等。 5. 网络层(Network Layer) 网络层负责在源和目的地之间传输数据包。它处理的是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转发。网络层的协议如IP(互联网协议),确保数据包能够有效地从一个网络节点传输到另一个网络节点,同时处理诸如分组转发、拥塞控制、路径选择等任务。 6.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相邻节点之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输帧。它将上层的网络层交付给它的数据封装成帧,进行传输。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如以太网(Ethernet)和PPP(点对点协议),包括了物理寻址、流量控制、错误通知等。 7.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物理层是 OSI 模型的最低层,它涉及物理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无线电波等)上比特流的传输。物理层定义了通信设备之间的电气、机械、功能和过程的特性,以确保数据的物理传输。 除了OSI模型,提供的【部分内容】中还提到了一系列其他技术和协议,例如: - BGP(边界网关协议)和RIP(路由信息协议),都是互联网中使用的核心路由协议,用于数据包的传输路径选择。 - ESP、AH等是IPsec协议组的一部分,提供了在互联网协议(IP)通信中保证安全的方法。 - 802.x 系列标准是由IEEE定义的一系列局域网和城域网的标准,例如802.3以太网标准,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即WiFi)。 - VLAN(虚拟局域网)是通过网络设备(如交换机)划分的逻辑上的网络,使得网络管理员能够根据需要灵活管理网络的划分。 - QoS(服务质量)则是一系列技术的总称,它使得网络通信时,特定的流量可以得到优先处理。 OSI模型的提出,为计算机网络的构建和维护提供了一套逻辑结构,使网络的设计师、生产者和用户能够对网络有共同的理解和认识。尽管实际网络中并不总是严格遵循OSI模型,但其为网络通信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框架,并影响了后来的TCP/IP模型的形成。
- 粉丝: 0
- 资源: 1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