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证券】9月通胀数据点评指出,PPI(生产者价格指数)达到历史新高,而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继续保持低位,剪刀差再次扩大。以下是对这些关键知识点的详细解析:
1. **CPI低位运行**:9月CPI同比增长0.7%,略低于市场预期,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样上涨1.2%,涨幅不变。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特别是畜肉类,尤其是猪肉价格,同比下滑28.5%,对CPI产生显著拖累作用。非食品项价格同比增长2.0%,较上月增加0.1个百分点。交通和通讯价格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影响小,反而因疫情局部影响,交通相关价格下降。
2. **PPI创历史新高**:9月PPI同比增长10.7%,远高于预期,是历史最高水平。PPI环比增长1.2%,高于前值0.7%。这主要归因于国际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上涨,以及国内供给端问题,如能耗双控政策导致的限电限产。涨价压力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的上游,而非需求端拉动。
3. **PPI与CPI传导机制**:虽然PPI处在高位,但由于价格上涨主要由供给端驱动,需求端拉动不强,PPI对CPI的传导效应短期内预计依然微弱。CPI中,猪肉价格继续拖累整体,非食品项如居住和交通通信价格波动较小。预计10月CPI仍将在低位波动,猪肉价格低迷,交通通讯价格可能受国际能源价格影响,但影响有限。
4. **未来展望**:PPI预计年内将维持高位,四季度可能会边际回落,这与能耗双控政策的调整有关。随着政策纠偏和保供措施,供需错配可能稍有缓解,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供应紧张状况短期难以根本改变,PPI可能在高位区间震荡。
5. **风险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高企是主要的风险点,对通胀形势构成不确定性。
6. **政策影响**:能耗双控政策对通胀和经济运行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政策的动态调整可能对供需平衡产生影响,对PPI和CPI的走势产生潜在变数。
综上,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类滞胀"局面,货币政策决策面临挑战。政府需在控制通胀与保障经济增长之间寻找平衡,同时关注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投资者应关注相关政策变动和市场动态,以应对潜在的经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