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算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尤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它不仅是股东了解公司未来经营状况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估公司管理层能力的关键指标。然而,现实中,许多公司的财务预算往往流于形式,与实际经营业绩存在显著偏差,这不仅削弱了预算的指导作用,也可能导致投资者的误解,进而影响公司的市场形象和价值。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至关重要。一个有效的财务预算应该聚焦于主营业务,确保预测的准确性。将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作为主要预算项目是合理的,因为公司在这些方面有较强的可控性和预见性。然而,将非经常性项目如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纳入预算,可能导致预算的不确定性增大。因为这些项目受市场波动、偶然事件等因素影响较大,企业难以精确预测。案例中提及的公司,其非经常性项目的预算偏差高达净利润的20%至25%,显示出预算编制的不足。
预算编制需要动态考虑市场环境。企业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原材料价格、产品售价、市场需求等关键因素不可能始终保持稳定。因此,预算编制不能基于静态假设,而应充分考虑可能的市场变动,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增强预算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如果公司忽视了这些动态因素,当市场变化发生时,预算与实际的差距就会显著扩大,如某公司因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净利润大幅低于预算。
再者,预算编制过程可能存在管理层的主观影响。股东对预算的态度会影响高管的利益,比如业绩增长的预算更容易获得支持,而业绩下滑的预算可能引发不满。这种情况下,高管可能会为了自身的任命和薪酬考虑,有意提高预算,造成虚高的业绩预期。然而,当预算无法实现时,高管的责任界定往往模糊不清,这进一步降低了预算的严肃性和可靠性。
为了提高财务预算的质量和可信度,公司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优化预算编制流程,确保预算科目设置合理,重点放在主营业务上,减少非经常性项目的预测。
2. 采用动态视角,定期评估和调整预算,考虑市场环境的变化。
3. 强化内部审计和监控,确保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4. 明确高管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责任,对于重大预算偏差应追究相应责任。
5. 提高股东教育,使他们理解预算的局限性和复杂性,避免过度依赖预算做决策。
财务预算不应仅仅是形式上的要求,而应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力工具,是引导决策、评估业绩和揭示风险的有效手段。只有当预算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得到保障,才能真正发挥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