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动画,作为计算机图形学和艺术的交叉领域,自其诞生以来,经历了从传统动画到数字技术的显著转变。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最初由法国人J.A.Plateau发明的Phenakistoscope,这是一种利用视觉暂留原理创造出动态图像的设备。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动画如《恐龙葛雷西》和美国卡通系列如《小猫菲力斯》、《米老鼠和唐老鸭》等相继出现,为动画艺术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中期,计算机动画开始崭露头角,Peter Foldes的《饥饿》成为早期的计算机动画作品之一,并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奖。到了90年代,计算机动画在好莱坞引起了轰动,例如《终结者2》中的液态金属机器人,展现了计算机生成图像(CGI)的惊人效果。1993年,《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特效由ILM实验室创造,赢得了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进一步推动了CGI的发展。
1996年,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完全由计算机生成的动画电影,它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获得了包括奥斯卡最佳剧本提名在内的多项荣誉。这部电影标志着计算机动画在电影制作中开辟了全新的道路。
在国内,如《相似》和《咪咪钓鱼》这样的作品也展示了计算机动画在教育和儿童节目中的应用。同时,计算机动画广泛应用于商业广告、建筑设计、游戏开发、影视特效以及国防军事和工业制造等领域。随着虚拟现实(VR)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照片式效果图逐渐被三维漫游动画所取代,计算机动画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各行业提供了无限创新可能。
在技术层面,计算机动画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包括:建模、渲染、骨骼绑定、动画曲线编辑、物理模拟、粒子系统、光照和材质处理等。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计算机生成的动画越来越接近真实世界,为观众带来了更加沉浸和细腻的视觉体验。同时,软件如Maya、3ds Max、Blender等成为了动画师们常用的工具,它们提供了强大的功能和易用的界面,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动画艺术和技术的繁荣。
计算机动画从早期的简单实验到如今的高科技应用,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无论是娱乐、教育还是专业领域,都离不开它的身影。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我们有理由期待计算机动画在未来将带来更为震撼和创新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