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资料主要围绕两首以“秋天”为主题的诗歌——《秋天》和戴望舒的《秋天》进行学习和分析。在初一语文的学习中,这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以及情感表达。
1. **词汇注音与辨析**:
- 学习诗歌时,学生需要掌握汉字的正确读音,如“背篓”的“篓”读作lóu,“蟋蟀”的“蟀”读作shuài,“寥阔”的“寥”读作liáo,“芦篷”的“篷”读作péng,“枯涸”的“涸”读作hé,“梦寐”的“寐”读作mèi。
- 文中还涉及字形辨析的部分,虽然这部分内容未给出具体例子,但通常会涉及到形近字的区别,如“泊”与“舶”,“燥”与“躁”等。
2. **修辞手法**:
- 通过对《秋天》一诗的分析,学生应能识别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例如,"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使用了比喻,将乌桕叶的影子比作青鳊鱼;"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则运用了拟人,赋予秋天生命和活动的能力。
- 同时,学生需要了解近体诗的概念,它指的是唐代以后形成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与古体诗相对。
3. **诗歌分析**:
- 学生需要判断对诗歌的理解是否准确。例如,第3题中的①是错误的,因为比喻的本体是乌桕叶的影子,而非青鳊鱼;②正确,因为将秋天描绘成在渔船上游戏,赋予了秋天人的情感和动作;③错误,因为《秋天》并非近体诗;④错误,因为诗歌的氛围并非忧郁、哀婉,而是闲静和乐观。
4. **写景顺序**:
- 诗歌的写景通常有特定的顺序,此处的《秋天》是从远及近的顺序展开,先描绘远处山谷的伐木声,再到近处农田的丰收景象。
5. **感官描写**:
- 在第一部分的诗歌中,作者通过听觉(伐木声)、嗅觉(稻香)和视觉(露珠、瓜果)等多感官的描写,展现出秋天的丰饶和宁静。
6. **修辞与意境**:
-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秋天与乡村生活的紧密联系。"栖息"一词比"停留"更有生活气息和静态美,更符合诗歌的意境。
- 这一节诗歌可以用“农家丰收图”来概括,包含“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两个场景。
7. **对比阅读**:
- 戴望舒的《秋天》与《秋天》形成对比,前者营造的氛围较为抑郁、萧条,而后者则是松弛、悠闲和宁静。
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可以深化对诗歌的理解,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并能对比不同诗歌之间的风格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