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浪潮与中国流通产业变革 信息化浪潮是指在国民经济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信息化的核心是资源共享,数字化和网络化是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流通产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在传统商品流通领域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实现流通创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动态过程。流通产业信息化过程是一场涵括了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再造的创新、变革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流通产业的广泛运用,使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信息处理效率提高,从而使流通产业的流通成本得以降低,流通效率不断提高,流通范围逐步拓展。 流通产业对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本能要求,成为促进和推动信息产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从其发、产生、运用、成熟,总是以解决和适应各行业和各领域的要求作为其发展的动力,总是以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作为其依托,流通产业和流通活动自然而然地成为信息技术扩散和渗透的对象和目标。 我国流通产业信息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电算化,以 POS 设备在流通企业的使用作为显着阶段性标志;系统网络化,以流通企业中重要业务部门,如财务部门、人事劳资部门进入电算化范围,并逐步形成信息联网应用为显着阶段性标志;应用全方位,以部门环节化、网络流程化为基础,流通企业重新界定系统的价值尺度后,信息化系统在流通企业业务层面中全面展开。 国内外的实践都证明,现代化的大生产,需要现代化的大流通,只有现代化的大流通,才能带动现代化的大生产,没有流通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也就不可能得以提高。信息化作为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为中国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产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现代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促进了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提高了全社会的流通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促使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由原来的末端产业上升为先导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国流通业的信息化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差甚远,处于较低层次或模仿阶段。特别是目前我国中小流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 90%以上,但它们实施信息化的比例不到 10%。因此,在我国流通信息化建设中,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 1.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 2. 信息化发展战略不清晰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研究流通现代化的目标模式,研究信息化带动流通现代化的实现方式,研究数字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建立明确的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对地方和企业的时间导向作用加强。
剩余11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452
- 资源: 6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