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地方病之结核病知识点详解 #### 一、结核病概述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性病理表现为肉芽肿性病变—结核结节。此病可影响全身各器官,其中肺部最常见。 #### 二、历史背景与现状 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结核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一度成为各类疾病死亡之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实施预防为主的方针、改善生活条件、推广有效药物治疗等措施,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了显著下降。然而,当前中国部分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的结核病自然感染率和发病率仍然较高。 ####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 **病原体**:主要为人型结核杆菌,少数为牛型。 - **致病成分**:结核杆菌菌体含有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类三种成分。其中,脂质特别是糖脂的衍生物—索状因子对于组织和细胞有强烈的损伤作用;糖脂的另一成分—蜡质D能够引发宿主体内的剧烈变态反应;脂质能保护菌体不易被巨噬细胞消化,并促使巨噬细胞转化为上皮样细胞,从而促进结核结节的形成。菌体蛋白具有抗原性,与蜡质D结合可作为变应原诱导机体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 - **传播途径**: - 呼吸道传播是最主要的方式,通过吸入带结核杆菌的微滴可导致肺部感染。 - 消化道传播较少见,可通过食入带菌食物发生。 - 皮肤或黏膜伤口感染极为罕见。 #### 四、免疫反应与发病机制的关系 - **免疫反应**:人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主要是获得性免疫,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人体在感染结核杆菌2~6周后会产生细胞免疫反应,同时也发生迟发型变态反应。 - **变态反应**:虽然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本质上都属于细胞免疫反应,但由于免疫原和变应原的不同,它们各自产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细胞免疫反应有助于病灶的局限化,而迟发型变态反应则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和全身中毒症状。 #### 五、病理变化 - **渗出性病变**:当结核杆菌数量多且机体免疫力较低时,病变表现为渗出性,主要发生在疾病的早期或病变恶化阶段。此类病变不稳定,可能完全吸收,也可能转变为增生性病变或变质性病变。 - **增生性病变**:当细菌数量较少、毒性较低而机体免疫力较强时,病变呈现为增生性。病变最初的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随后被巨噬细胞取代。巨噬细胞在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下,可以吞噬、消化结核杆菌,并转化为上皮样细胞,进而形成郎罕巨细胞。这些细胞聚集形成结核性肉芽肿,即结核结节,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之一。 #### 六、预防与控制 - **卡介苗接种**:卡介苗是一种经过处理的无毒牛型结核杆菌疫苗,主要用于新生儿接种,以替代初次结核杆菌感染。接种卡介苗可以增强机体对结核杆菌的获得性免疫力,是目前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 **综合防控策略**:除了疫苗接种外,还包括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改善环境卫生条件、提高诊断水平、推广有效药物治疗等措施。 #### 七、结论 结核病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一定的公共卫生挑战。通过深入了解其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结合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保障人民健康。
- 粉丝: 0
- 资源: 7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