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
#### 一、地理环境与人口结构
美国位于北美大陆南部,国土辽阔,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美国国土面积约为937万平方公里。根据2001年的统计数据,美国人口总计为2.848亿,其中白人占大多数,约为84%,黑人约占13%,亚裔约占3.3%,华人约为160多万,大多已入美国籍。美国普遍使用英语。
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极高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这意味着农村地区相对较少且人口稀少。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国务农人口比例自1870年的52%下降至2001年的2.3%。
#### 二、经济发展概况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居世界前列。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按1967年不变价格计算为1795美元)。2000年时,这一数字增长到了3.62万美元。
#### 三、自然资源与农业基础
美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为其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主要属于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部分地区则为热带或亚寒带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充足且分布较为均匀,平均年降雨量约为760毫米。此外,美国的土地资源也非常丰富,平原面积广阔,适宜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农业生产。2000年时,美国农业用地总面积约为4.183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9%,即1.79亿公顷。除此之外,美国还拥有大量的永久性草地(2.4亿公顷)和森林及林地(2.65亿公顷)。
尽管美国农业发展条件优越,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比如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导致北部冷空气能够轻易影响南部地区的农作物生长。
#### 四、美国农业的特点
1. **“以农立国”的传统**:虽然美国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但它有着深厚的农业传统。长期以来,美国重视农业科技的应用和发展,这也使得农业成为了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依然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措施,确保了美国农业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
2. **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美国的家庭农场模式始于1826年颁布的“宅地法”。这些农场根据销售额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资源有限型、退休休闲型、居住生活型、低销售额耕种型以及高销售额耕种型等。大型农场则包括大型家庭农场、超大型家庭农场以及非家庭农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小型家庭农场数量占比超过90%,但在整体农业资产中只占70%左右。美国现有约204万个农场,平均规模约为193.4公顷。近年来,“公司农场”的数量有所增加,尽管数量不多,但它们在面积和销售额方面占据着较大份额。
3. **农业的专业化程度极高**:美国农业在种植和养殖方面都实现了高度的专业化和地区分工。例如,著名的生产带包括玉米带、小麦带和棉花带等。这种专业化的生产模式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并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此外,完善的交通网络也有助于促进区域间的农产品流通。
4. **农业产销一体化**:“农工综合企业”(Agribusiness)的概念在美国非常普遍,它涵盖了从农业投入品供应到最终产品的销售全过程。这一体系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本身,还包括农产品的收购、加工、批发、零售以及餐饮服务等多个环节,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
5. **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其农产品出口量约占总量的五分之一。虽然农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左右,但农产品出口却占据了总出口的9%以上。这意味着美国农业对国际市场的需求波动极为敏感。一旦国际市场农产品供过于求,美国政府就需要通过各种措施来应对过剩问题。
#### 五、总结
美国农业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先进的科技应用、高效的家庭农场模式、高度的专业化生产和紧密的一体化产业链,在全球农业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美国农业也面临着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策略以维持其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