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个体心理发展和健康维护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提供的部分内容来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性格教育内容:性格的意志特征涉及目的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自制力,以及恒心和坚忍性。教育应注重培养这些品质,以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2. 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体现的是全体性原则,旨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受益于心理健康教育。
3. 人格测验:16PF、E和CBCL是人格评估工具,而《Y—G性格测验》则不属于人格测验,可能是对其他心理特质的测量。
4. 智力激励法:奥斯本是这种方法的创始人,旨在激发创新思维。
5. 心理修养法:自我设立座右铭以提醒和鼓励自己,是心理修养法的一种实践方式,有助于个体自我成长和心理调适。
6. 前摄性干预:雷诺茨和加特金倡导这种预防性的干预策略,旨在提前预防问题发生。
7. 强化理论:教师取消学生看电视的权利作为对其未能按时上课的惩罚,这属于负惩罚,因为行为(看电视)由于不良结果(未按时上课)而减少。
8. 我国心理卫生事业的起源:20世纪30年代,是我国心理卫生事业的起步阶段。
9. 心理健康首要标准:智力发展正常是基本的心理健康标准,它关乎个体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能力。
10. 开放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时,提倡从日常生活中找寻素材,体现了开放性原则,使活动更贴近生活实际。
11. 前摄性干预:未雨绸缪是一种前瞻性的干预策略,旨在提前应对可能的问题。
12. 理性情绪干预(REBT):由艾里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强调理性思考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
13. 干预步骤:倾听是第一步,是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基础。
1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模式优点: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但缺乏教材统一性。
15. 系统性原则: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使内容更加丰富和主题鲜明,体现了系统性原则的运用。
16. 教育性原则:学校环境的优化应当注重教育性,使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17. 主体性原则:在优化环境中,培养学生自我调控和自理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18. 非指示性原则:罗杰斯提出的咨询理念,主张尊重来访者的自主性,避免直接指导。
19. 心理发展咨询:目的是促进个体自我认识和潜能发挥,适用于正常、健康的来访者。
20. 科学态度:心理咨询应遵循科学标准,包括正确的诊断、测验的合理使用,以及避免夸大测验功能。
21. 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应适应社会文化要求,还应适应个体当前的生活状况。
22. 填空题未提供具体内容,无法填写答案。
23. 填空题未提供具体内容,无法填写答案。
24. 活动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对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
25.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心理诊断、教育和干预三个阶段。
26.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需关注原则和内容两方面。
27. 填空题未提供具体内容,无法填写答案。
28. 满灌疗法与系统脱敏疗法不同,前者迅速暴露个体于恐惧情境,后者则是逐步减少恐惧。
以上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考试题答案的部分解析,涵盖了性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心理测评、心理干预方法等多个领域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