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资料是针对高中三年级物理的一份12月月考试题,包含了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等部分,主要测试学生对电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下是根据试卷内容提炼的相关知识点:
1. **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电**:
- 摩擦起电是两个物体相互摩擦,使得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导致物体带电。
- 感应起电是当带电物体靠近或接触不带电物体时,由于电场作用使得电荷在不带电物体内部重新分布,而非产生新的电荷。
- 正确的理解是,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本质都是电荷的转移。
2. **电场强度的定义**:
- 电场强度 $E$ 定义为电场力 $F$ 与检验电荷 $q$ 之比,即 $E = \frac{F}{q}$。
- 电场强度是电场本身的性质,与检验电荷无关。在同一点,不论检验电荷大小如何,$F/q$ 的值是恒定的。
3. **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
-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路径并不一定沿电场线,这取决于粒子的初速度和电荷性质。
- 高电势到低电势的运动趋势仅适用于正电荷,负电荷则会从低电势向高电势运动。
4. **电势差的概念**:
- 电势差 $U$ 表示两点间的电势能量差,单位是伏特(V)。
- 1C电荷从电场中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电场力做功1J,这两点间的电势差为1V。
- 电势差的大小与电荷量无关,只与两点间电势的相对差异有关。
5. **电容器的性质**:
- 改变电容器两极板间距会改变电容 $C$,进而影响电容器所带电量 $Q$ 和两极板间的电压 $U$。
- 当间距增大时,电容减小,若电荷量不变,电压会增加,但场强 $E$ 保持不变(假设极板面积不变)。
6. **静电感应现象**:
- 当带电物体靠近导体时,会通过静电感应使得导体两端出现相反的电荷。
- 若带负电的小球靠近导体M端,可能会使得N端带正电,两端验电箔都会张开。
7. **欧姆定律的应用**:
- 导体中的电流 $I$ 与电压 $U$ 成正比,与电阻 $R$ 成反比,即 $I = \frac{U}{R}$。
- 电压加倍时,电流会按比例增加,如果电压变为原来的3倍,电流会变为原来的1.5倍,即1.2A。
8. **电容器的基本性质**:
- 电容 $C$ 是电容器的固有属性,描述其存储电荷的能力,与是否带电无关。
- 电容器充电时,所带电荷量 $Q$ 与两极板间的电压 $U$ 成正比,即 $Q=CU$,而电容 $C$ 不变。
9. **电容、电荷量与电压的关系**:
- 电容 $C$ 、电荷量 $Q$ 和电压 $U$ 之间的关系通常遵循 $Q=CU$ 的公式。
- 根据这个关系,可以绘制出正确的图线,通常表现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10. **电路分析**:
- 电路中,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和热功率之间的关系需要结合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进行计算。
- 灯泡能正常发光,说明它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此时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包括灯泡的功率和电动机的功率。
实验题部分涉及到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需要注意连接电路、判断故障原因、调整电路以达到所需电压,以及分析U-I图象以计算功率和理解非线性现象。
计算题部分未给出具体题目,但一般包含对物理定律的运用,如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等。
这份试题涵盖了电学的多个核心概念,包括电场、电势、电容器、电流、电路分析等,旨在考察学生的理论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