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每个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
2. **重心**:物体的重心不一定是物体的几何中心,它可能在物体内部,也可能在物体外部。物体的形状改变时,重心的位置可能会变化,但不是一定会变化,具体取决于质量分布。
3. **质点的概念**: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用于简化物体的分析。并非只有体积小的物体才能被视为质点,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研究问题中是次要因素,就可以将其视为质点。
4. **参考系的选择**: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不同的参考系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参考系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而设定的假定不动的物体。
5. **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是时间段,如5秒内指的是时间间隔;时刻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如第3s末和第4s初是同一时刻。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通常表示时刻。
6. **位移与路程**:位移是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具有方向性;路程是物体实际移动的路径长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于零,但位移可能为零,比如圆周运动。
7.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速度大并不意味着加速度大,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不一定为零。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速度变化快,加速度才大。
8.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只受重力作用的垂直下落运动,其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g,与物体的质量无关。重力加速度会受到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影响。
9. **木块静止在桌面上的受力分析**: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木块的重力而产生的,但压力与重力是两种不同的力,方向相反。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木块保持静止。
10. **速度-时间图象(v-t图)**:v-t图可以直观地显示物体的速度变化。图中的斜率代表加速度,图象的截距代表初始速度。根据图象,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11. **物体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根据物体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5t+5t²,可以得出初速度v₀=5m/s,加速度a=10m/s²,且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一致。
12. **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时,即使加速度减小,物体的速度仍在增加,直到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达到最大速度。
13. **弹力的性质**:压力是一种弹力,是由支持物形变产生的。支持力通常垂直于支持面,绳子的拉力也是弹力,方向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14. **位移-时间图象(x-t图)**:从x-t图可以判断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例如它们是否同时出发、速度变化等。图象显示乙在甲前面一段距离x0处,并在某时刻被甲追上。
15. **速度-时间图象(v-t图)**:从甲、乙的速度图象可以看出,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两者两次相遇分别在2s和6s时,乙前4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甲,2s后甲乙速度方向相反。
以上是对试卷中涉及的高中物理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包括力的概念、重心、质点、参考系、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速度与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受力分析、以及运动图象的解读等内容。这些知识点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