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知识传播的浪潮中,学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挑战。内蒙古集宁一中的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便将这一议题置于考卷之上,旨在引导学生对现代学术语言传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
试题中提到的“学术语言离家出走”现象,是指当前学术研究在追求通俗易懂和大众化的过程中,往往偏离了学术应有的严肃性和深度,转而倾向于娱乐化。这种现象在学术语言中表现为过度追求戏剧性、夸张性的表达,以至于将严肃的学术讨论降低到恶搞和哗众取宠的水平。例如,将古代圣贤孔子描述为“丧家之犬”,或将文人李白的形象塑造成“古惑仔”,这种学术语言的失真不仅无助于学术思想的公众传播,反而可能导致其被误解,甚至失去原有的意义。
试卷中进一步探讨了学术语言在传播中的角色和责任。作者认为,在寻找与公众对话的方式时,学术语言必须保持理性的原则和底线,避免简单地模仿或迎合娱乐话语。学术思想的传播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如大学讲堂、学术沙龙、专业杂志,以及利用新兴的网络平台等。关键在于,在适应新的公共话语空间时,学术交流不能失去其原则性,而应该在碰撞中与公众诉求、民间语言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健康的话语发展。
此外,试卷还提到了学术明星和学术贩子的角色。他们尝试用娱乐化的语言包装学术,看似打破了传统学术的框架,实则可能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成了娱乐垃圾文化的附庸。他们的行为从极端的抽象化转向了极端的娱乐化,这样的学术与公众融合并非真正的互动,反而可能进一步削弱学术价值。
试卷最后引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观点,强调知识传播应当结合道德观与认识论,探索和创新传播语言,而不是将学术内容简单地装入娱乐化的外壳之中。学术研究应当在保持其专业性的基础上,寻找与公众有效沟通的途径,以避免在追求通俗化的同时失去其尊严和价值。
这份试卷不仅是对高一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他们在当代信息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学术语言的一次挑战。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还需要具备对当前学术语言传播现象的深刻认识和批判性思维。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文中提供的信息,发挥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评价学术语言在当代社会中的现状及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次考试,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增强对学术语言在当代传播中的问题的认识,培养起作为未来社会成员应具备的批判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样的试题设计,无疑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学术语言,以及在日益复杂的公共话语空间中,保持理性和批判性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