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赤壁赋 同步练习语文版第二册》是一份针对高中学生学习苏轼名篇《赤壁赋》的同步练习材料。该练习涵盖了文学常识、课文内容理解和文言词汇的解释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赤壁赋》的内涵。
《赤壁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采用赋这一文体,通过描绘夜游赤壁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宇宙的深邃思考。练习中涉及的知识点如下:
1. 文学常识:
- 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重要文学家,诗、词、文皆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用于抒情或议论,形式多样,融合了散文和韵文的特点。
2. 课文内容:
- 整体构思:由夜游的欢乐渐入对人生的悲凉感慨,最后以哲理性的宽慰结束。
- 第一自然段:首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交代时间,以“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开启叙事,清风、水波、明月等景物描绘营造氛围,为下文的悲欢情感变化做铺垫。
- 第二自然段:以“于是饮酒乐甚”中的“乐”字承上启下,箫声哀怨引出下文的哲思讨论,表现由乐转悲的情绪转变。
- 第三自然段:通过历史人物曹操的典故,引发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强调出世思想,但这是苏轼所反对的。
- 第四自然段:以水月为喻,说明生命的永恒与短暂是相对的,强调精神的超脱与旷达,使哀愁得以化解。
- 第五自然段:主客同乐,展现了苏轼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开怀畅饮和共枕入睡收束全文,象征情感的和谐统一。
3. 文化常识:
- 干支纪年:壬戌是六十甲子中的一个组合,表示宋神宗元丰五年。
-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 斗牛:星座名,斗宿和牛宿。
- 曹孟德: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4. 词语解释:
- 课文中涉及诸多文言虚词,例如“属”(劝酒)、“冯”(凭)、“所如”(去向)、“凌”(越过)、“万顷”(形容广阔)、“愀然”(神色变得忧郁)、“危坐”(端正地坐着)等,这些词语的准确理解对于文章的理解至关重要。
本练习通过这些问题和解析,旨在提升学生对《赤壁赋》文本的理解力,以及对古代汉语的掌握程度。通过对文意的深入探讨,学生能更好地领悟到苏轼在作品中传达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