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单元 溶液 溶解度曲线(1)同步测试(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通用).doc
2.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资源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上传者)
溶解度曲线是化学中研究溶液性质的重要工具,它描绘了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于溶剂(通常是水)的最大质量。以下是对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1. **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 - 实验设计通常用于比较温度和固体颗粒大小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①和②可以研究温度变化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因为它们只有温度不同;对比实验②和③可以研究固体颗粒大小的影响,因为它们的温度相同但颗粒大小不同。 - 实验①和③不适合比较颗粒大小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因为它们既改变了温度也改变了颗粒大小。 2. **溶解度与饱和溶液**: -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代表特定温度下物质的最大溶解能力,即饱和溶液的状态。例如,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显示,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 - 当饱和溶液降温时,如果溶解度降低,部分溶质会析出,但溶液质量不变,因为溶剂的质量不变,只是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 若将饱和溶液加水,可以使其转变为不饱和溶液。 3. **溶解度曲线的形状与溶质质量分数**: - 溶解度曲线的陡峭程度反映了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例如,曲线更陡的物质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 - 当饱和溶液降温至溶解度更低的温度时,如果溶解度曲线平行移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保持不变,即使溶解度降低了。 4. **溶解度曲线的比较**: -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能在某些温度下相交,如A、C两种物质在t1℃时的溶解度相等。 - 升温通常能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反之亦然。比如,C物质的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升温来减少溶解度并变为不饱和状态。 5. **饱和溶液的转化**: - 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判断在不同温度下增加溶质是否能形成饱和溶液。例如,t2℃时30g a物质加入50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将是饱和溶液,因为a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不足以溶解所有30g溶质。 6. **溶解度与溶液质量**: - 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更高的物质在同一量的溶剂中可以溶解更多的溶质。因此,t1℃时甲的饱和溶液质量可能大于乙的饱和溶液质量。 7. **溶解度曲线与溶质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分数并不总是随着溶解度的增加而增加,因为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还取决于溶液总质量。例如,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溶液的。 8. **氯化钾的溶解度**: - 提高温度通常增加溶解度,但不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直接变为饱和,除非继续添加溶质。 - 溶解度曲线表明,氯化钾在40℃时的溶解度为40g/100g水,但这并不意味着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也为40%,还需考虑溶剂的质量。 9. **溶解度曲线的变化**: - 当溶液冷却时,如果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减小,可能会析出晶体,但不是所有物质都会在降低温度时析出晶体。 - t1℃和t2℃之间的溶解度差异决定了解析晶体的质量。 10. **碳酸钠的结晶**: - 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显示,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这表明结晶析出可能需要降低温度。 - 结晶析出时伴随的结晶水数量可能因温度而异,不同的晶体形式(如Na2CO3•10H2O、Na2CO3•7H2O、Na2CO3•H2O)表明了不同温度下结晶条件。 11.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 温度的改变会影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影响溶液的状态。升温通常增加溶解度,而降温可能导致溶液过饱和并析出晶体。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溶解度曲线的基本概念、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利用溶解度曲线分析溶液性质和进行实验设计。通过理解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中溶液的相关知识。
- 粉丝: 9
- 资源: 28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