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自考试题及答案(五)涵盖了学前教育领域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涉及音乐活动的本质、教学方案设计、语言表达、教育原则、活动组织形式、音乐作品选择、儿童音乐能力发展以及教育家的理论等多个方面。
1. 人类音乐活动的基本性质在于实践性。这表明音乐不仅是听觉艺术,更是一种参与和创造的过程,儿童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理解和表达音乐。
2. 设计音乐欣赏教学方案时,层层深入的程序是先从作品的细节部分着手,再逐渐扩展到整体。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引导儿童逐步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内涵。
3. 在创造性音乐欣赏活动中,语言作为表达媒介,应该使用比喻性语言。这样可以帮助儿童用更生动、形象的方式理解和表达音乐的情感和内容。
4.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教育不仅要关注儿童当前的成长,还要考虑其未来的发展,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5. 面对陌生幼儿,不含复习活动的“研究型”公开观摩活动通常采用“一杆子”式组织形式,即一次性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以观察儿童的即时反应。
6. 将音乐教育活动划分为音乐表现活动和音乐体验活动的依据是活动目的,前者注重技能展示,后者侧重情感体验和内在理解。
7. 《金蛇狂舞》是中国近代作曲家聂耳的作品,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
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包括音乐感、学习能力、个性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9. 在歌唱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正确的歌唱榜样,帮助儿童获得清晰准确的表现内容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达。
10. 唱优美、温柔、悲伤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宜采用“推”出去的方式,以体现歌曲的情感深度。
11. 选择韵律活动中的音乐作品时,应注意音乐速度的选择和节奏、结构的清晰,可以为不同的动作选用同样的音乐,以实现多样性和灵活性。
12. 仅含do re mi三个音的歌曲最合适的调可能是C大调,因为这是自然大调中最基本的三个音符。
13. 一般儿童在5岁末期能基本做到在音量、音色、音高和速度上与集体保持一致,这是音乐集体活动中的基本协调能力。
14. 铃木通过实践证明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儿童潜能的开发至关重要,他的音乐教育理念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的影响。
15. 对于有形象或情节描写的打击乐作品,故事导入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故事引出音乐主题,激发儿童的兴趣。
16. 使用形状和色彩表示配器方案的总谱被称为图形总谱,这是一种直观的教学工具,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元素的组合。
17. 打击乐器演奏中的配器方案设计和表现活动能够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表现能力,增强他们的音乐表现技巧和合作协调能力。
18. 教师提供有序的活动环境和组织形式能满足幼儿对秩序的需要,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参与和理解活动。
19. 行进动作变成原地动作属于空间因素的调节,但轮流进行活动是时间管理策略,不属于空间因素调节。
20. 当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处于兴奋与抑制趋向于扩散的状态时,大脑可能处于不适宜唤醒的状态,难以集中注意力。
这些题目覆盖了音乐教育的多个核心概念,旨在测试考生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解答这些问题,考生可以深化对音乐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和儿童音乐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