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行政化发展探析】
高校教育行政化是指高校在管理和运营过程中受到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影响,使得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遵循行政化的决策、执行和评估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启动高校教育改革以来,教育管理在体制、职能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然而,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寻找对策。
1.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职能转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高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管理方式也随之调整。过去,高校主要扮演管理者角色,对学生实行单向管理。如今,高校在大众化背景下,更多地承担起提供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服务职能,与学生的关系转变为双向互动,强调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非单纯的管理与被管理。
2.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效率,实现学术管理。改革历程大致分为试点、推进和深化三个阶段。后勤社会化改革走在前列,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虽广泛但进展缓慢。这一阶段,高校需逐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3. 去行政化议题与现代大学制度
高校去行政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旨在减少行政对学术的干扰,实现学术自主。然而,现实中,知名教授往往倾向于行政职务,这可能影响到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深度。去行政化呼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解决大学社会化和自身发展目的的冲突,但目前尚未找到有效解决方案。
4. 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校教育管理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在观念上仍相对落后,过于依赖传统经验,缺乏创新和改革。此外,管理结构过于复杂,行政权力过大,可能压制学术自由。同时,人事制度和资源配置机制的不合理,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和资源浪费。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a) 更新教育管理观念,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鼓励创新和学术自由。
b) 进一步深化内部体制改革,简化管理结构,提高决策效率,强化学术权力。
c)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竞争性和激励性的薪酬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学和科研。
d) 建立有效的社会参与机制,加强与社会的互动,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e)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为高校去行政化提供法律保障,明确高校的自治权。
通过这些措施,有望推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更加科学、健康地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