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成本管理框架透析】
战略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新技术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以标准成本为核心,基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分摊,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战略决策需求。1992年,John K. Shank 和 Vijay Govindarejin 提出的战略成本管理定义,强调了从战略角度全面理解和改善企业的成本行为,以寻求长期竞争优势。
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框架包括三个部分:战略定位、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
1. **战略定位**:
- 成本领先战略: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成为行业内的低成本生产商,以成本优势赢得市场。这通常涉及标准化产品和规模经济的实现。
- 差别化战略:企业通过产品性能的独特性、销售体系和服务的差异化来吸引消费者,以区别于竞争对手,但可能会增加额外的成本。
- 目标聚集战略:企业专注于特定市场细分,通过成本或差异化策略在特定领域建立竞争优势。
2. **价值链分析**:
- 价值链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构成,从产品设计到销售,再到客户服务,这些活动共同创造出顾客价值。波特的价值链包括内部后勤、外部后勤、市场营销、服务、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等活动。
- 扩展的价值链分析不仅关注企业内部,还考虑供应商合作和客户协作,通过优化上下游关系,提升整个供应链效率,实现双赢。
3. **成本动因分析**:
- 成本动因是影响成本的因素,通过识别和分析这些动因,企业可以找出成本的源头,从而制定有效的成本降低策略。这可能涉及到生产过程的优化、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非增值活动的消除。
战略成本管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审视自身成本结构和竞争优势的工具。它帮助企业理解成本是如何与战略决策相匹配的,如何通过改进价值链中的关键活动来降低成本,以及如何根据战略定位选择合适的战略路径。通过这样的框架,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持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