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起源于科学管理时期,经历了运筹学、定量和精细化以及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各个发展阶段。这门学科的发展紧密地与生产效率的提升、管理理论的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演进相联系。
科学管理时期,由泰勒(F.W. Taylor)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是工业工程的基石,其核心是通过提高生产率来提升企业的效益。泰勒强调选择最优秀的工人,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实施激励性的工资制度,以及将计划与执行职能分离,以实现效率最大化。同时,这一时期,工业工程开始在商学院和工学院中得到发展,如宾州大学和普渡大学设立了相关课程和系所。
进入运筹学时期,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需求,运筹学作为一种解决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兴起,为工业工程提供了强大的工具。运筹学不仅成为工业工程的数学基础,也是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于规划、决策和优化等领域。然而,随着管理理念的变化,运筹学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如反对过度控制和计划。
在定量和精细化时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运筹学得以实现,解决了大量数据处理和复杂优化问题。随着计划期的缩短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计算机软件在生产管理中的角色变得至关重要。
全球化和网络化时期,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需要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工业工程在此阶段发展出全球供应链管理、虚拟企业、精益生产等新型管理模式,网络成为了全球化生产的基础。日本的精益生产体系,如JIT(Just-In-Time)管理,成为全球制造业学习的典范。
工业工程在发展生产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不仅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推动了制造业的革新,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美国通过对日本生产管理的考察,引入了精益生产理念,成功重振制造业。通用电气等企业因此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工业工程学科从科学管理到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演变,反映了企业管理、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的持续进步。它融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利用运筹学、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理论,不断适应和塑造着全球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