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导论的第二章深入探讨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这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基础。计算机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其重要作用在于其高效、精确的信息处理能力,包括数值计算、数据处理和过程控制等。这一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涵盖了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应用、系统组成、核心部件以及机器人和可穿戴计算机。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算盘,再到17世纪的计算尺和机械式计算机。20世纪,随着电器元件的进步,出现了机电式计算机,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1946年诞生于美国,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开始。此后,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发展阶段,计算速度和处理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计算机的分类主要基于处理对象(数字、模拟或混合)、使用范围(通用或专用)和规模(如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计算机)。例如,微型计算机包括个人电脑、工作站和服务器,其中个人电脑的发展从8位、16位到32位和64位,如Intel 8008、8086、80386和Pentium系列,性能不断提升。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部存储器等。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执行指令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它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负责解释和执行程序,处理和存储数据。随着技术进步,CPU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如Intel的Pentium系列,处理速度和能效都有显著提升。
机器人和可穿戴计算机是计算机技术的延伸,它们将计算能力融入日常生活中。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如智能农机,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干预;而可穿戴计算机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可以实时收集和处理农业环境数据,为精准农业提供支持。
总结来说,农业信息化中的计算机技术涉及计算机的起源、发展、分类和构成,以及其在农业领域的潜在应用。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智能化至关重要,因为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着农业信息系统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