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模型机设计】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内部运作机制。设计的主题是实现不带进位的与或运算指令,这涉及到计算机指令系统的扩展和微程序设计。以下是对该设计任务的详细说明:
**设计目的**:
1. **模块理解与系统集成**:通过设计,学生需要掌握每个独立单元(如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等)的工作原理,并能将这些单元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模型。
2. **软件应用**:利用KKCPT软件,了解程序的编译和加载过程,体验从源代码到可执行程序的转化。
3. **数据流程分析**:通过微单步调试,理解模型计算机中的数据流动路径。
4. **指令系统设计**:分析所需指令类型,设计指令格式,并学习如何构建指令系统。
5. **微程序实现**:设计一个微程序来执行不带进位的与或运算指令。
6. **上机验证**:实际在计算机上调试程序,验证微程序的正确性和在模型机中的运行情况。
**设计原理**:
在模型机设计中,通常需要通过微程序来控制各个模块的运行。微程序是一系列控制信号的集合,它们按顺序执行,以实现特定的机器指令功能。在HKZK-CPT实验平台上,每条机器指令都对应一个微程序,指令的执行过程由伪指令和时序配合完成。
**操作步骤**:
1. **硬件准备**:首先按照实验教材的要求连接HKZK-CPT板的线路。
2. **启动软件**:打开KKCPT软件,创建新文件。
3. **编写汇编代码**:例如,给定的汇编代码示例展示了与或运算指令的应用。
4. **编译与加载**:对代码进行编译和加载,准备执行。
5. **微步执行**:使用F7进行微单步执行,观察结构视图和时序视图中的数据和信号变化。
6. **监测与记录**:查看指令寄存器和微指令单元的内容,记录相关数据。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 **指令格式设计**:确定指令的字长,分配操作码和地址字段,确保能表示所有必要的与或运算操作。
- **微指令格式设计**:定义微指令的字段,如操作字段、控制字段,用于生成控制信号。
- **后续微地址的产生**:确定如何根据当前微指令的执行情况产生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
- **微程序入口地址形成**:设计规则确定微程序的起始位置。
- **时序设计**:设定时钟周期和时序关系,确保指令执行的正确顺序。
- **指令执行流程**:描述从取指、解码到执行的整个过程。
- **软件实现**:使用KKCPT软件的联机和脱机方式,分析与或运算指令的执行时序,以及累加器A、寄存器和存储器的数据变化。
学生需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总结设计特点、不足,分享个人收获和体会。整个设计过程不仅要求理论知识的运用,也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