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问题】
随着1999年中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量急剧增长,毛入学率逐年攀升,至2002年超过15%,标志着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然而,这种快速扩张并未同步匹配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现状严峻,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出现严重失调。一方面,高校招生人数从1999年的169.2万人激增至2009年的690.6万人,毕业生数量从90.5万人增长至568.2万人,增长幅度近6倍。另一方面,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并未以同样速度增长,使得毕业生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就业率持续下滑。
【原因剖析】
1. **供需失衡**: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剧增,但社会就业岗位增长缓慢,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剧。
2. **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高等教育未能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适应市场变化,导致许多毕业生所学非所需。
3. **大学生自身素质**:部分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技能和实践经验,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4. **就业观念转变**:从传统的“统招统分”到“双向选择”,大学生需要自我定位和主动求职,但部分学生对此适应不足。
【对策建议】
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 **强化职业培训**: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其就业能力。
3. **引导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拓宽就业视野,不局限于传统领域。
4. **政策支持**:政府需制定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比如创业扶持、就业指导服务等,减轻就业压力。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高校、政府、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通过提升教育质量、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改善就业环境,可以实现大学生培养与就业的和谐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