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案】——《心有他人天地宽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本节课是针对八年级学生的政治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交往艺术和新思维,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展现出宽容的品质。课程围绕以下三个目标展开:
1. **知识目标**:学生应了解宽容是中国传统美德,也是个人必备的道德品质。认识到宽容对于日常生活的必要性,学习“宽以待人”的理念。
2.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训练他们辨别是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课程的重难点在于理解和实践宽容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将“宽以待人”的原则融入日常生活。教师会借助多媒体课件和预习导学活动,例如收集关于宽容的名人名言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和谈话导入,如讲述“宰相肚里能撑船”和“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宽容的意义。接着,通过拆字游戏和小组讨论,深入解析“宽容”二字的含义,强调宽厚和容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石。
课程还安排了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分享班内最佳搭档的故事,探讨他们如何处理差异和矛盾,以此突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宽容基础。此外,通过讲述《37个钉子》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宽容对于消除言语伤痛的重要性,认识到即使道歉也无法完全弥补伤害,因此要尽量避免冲动,学会体谅和尊重他人。
在辨析活动中,学生将分析宽容的不同观点,理解宽容并非无原则的退让,而是基于理性判断的接纳和理解。同时,宽容也包括对自己的宽容,保持适度的自尊与尊重。
课程总结时,通过朗诵汪国真的《宽容与刻薄》,强化宽容的价值,提醒学生要在过去与未来、尊重与尊严之间找到平衡。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期望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中,真正领会到宽容的力量,从而在人际交往中展现宽广的胸怀,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