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嵌入式Linux内核的配置与编译
#### 一、如何得到合适的Linux内核
在选择合适的Linux内核版本时,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平台特性。由于嵌入式系统的多样性,几乎每个应用都有其独特的需求。这不仅体现在微处理器架构的选择上(例如X86、ARM、PowerPC、MIPS等),还体现在同一架构下的微处理器的不同生产商所生产的型号之间的差异。因此,选择或定制一个能够完美适配特定硬件平台的Linux内核至关重要。
Linux内核是由一个国际化的开源社区维护和支持的。官方内核的最新版本可以通过Linux内核官网(https://www.kernel.org)获取。然而,由于官方提供的内核是为了尽可能多地覆盖不同的硬件平台,因此对于特定的嵌入式系统来说,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定制化处理。这通常涉及到针对特定硬件平台的调整和优化,例如添加特定的设备驱动程序等。
大多数情况下,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者可以从硬件制造商那里获取经过预先定制的内核。这些定制化的内核通常已经针对特定硬件进行了必要的优化,比如加入了特定的驱动程序、配置了必要的硬件接口等。此外,一些专门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公司也可能提供类似的定制服务。
#### 二、解压、配置Linux内核
一旦确定了适合的内核版本,下一步就是解压内核源代码并对其进行配置。Linux内核源代码通常是以压缩包的形式分发的,文件大小通常在100MB左右。在进行解压之前,确保你有足够的磁盘空间。以北京恒颐高科技有限公司的H9200E开发平台为例,假设你已经获得了名为`linux-2.4.19.tar.gz`的内核源代码压缩包。接下来的步骤包括:
1. **解压内核源代码**:使用`tar xzvf linux-2.4.19.tar.gz`命令解压压缩包。这将会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linux-2.4.19`的目录。
2. **进入内核源代码目录**:通过`cd linux-2.4.19`命令进入刚刚创建的目录。
3. **配置内核**:Linux内核提供了几种配置方式。最常用的是基于文本的菜单配置方式,可以通过运行`make menuconfig`命令启动。这种方式允许用户逐个浏览内核配置选项,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启用或禁用。
- **make config**:这是一种基于命令行的问答配置方式,适合熟悉内核配置的高级用户。
- **make menuconfig**:这是最常见的菜单式配置工具,它以图形界面的方式显示配置选项,用户可以通过上下箭头键浏览选项,并使用空格键或回车键来选择或取消选择选项。
- **make xconfig**:这种方法也是菜单式配置,但它需要X Window系统支持。这种方式的界面更加友好,类似于现代的操作系统配置界面。
#### 三、编译内核
完成内核配置后,接下来的步骤是编译内核。编译内核是一个相对耗时的过程,因为它涉及到了大量的源代码文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编译内核**:运行`make`命令开始编译过程。这个命令会自动使用之前配置好的设置进行编译。
2. **安装内核**:编译完成后,运行`make modules_install`和`make install`命令安装内核。前者用于安装内核模块,后者用于安装内核镜像文件。
#### 四、在嵌入式设备中运行Linux操作系统
完成以上所有步骤后,最后一个步骤是在目标嵌入式设备上运行新编译的Linux内核。这通常涉及到将内核映像文件(通常是`zImage`或`uImage`格式)复制到目标设备上,并设置引导加载程序(如U-Boot)以加载新的内核。具体的步骤可能会因设备和引导加载程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嵌入式Linux内核的配置与编译是一个复杂但又极其重要的过程。通过仔细选择合适的内核版本、配置内核以满足特定需求,并成功地将其部署到目标设备上,可以显著提高嵌入式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