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课程中,"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如何在天气预报中解读和使用负数来表示温度。在这个冀教版的教案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课程以模拟天气预报的方式开启,让学生尝试播报气温,有的学生可能会播报最高和最低温度,这引发了对两种记法不同的讨论。这种情境引入方式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
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学生需要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的实际含义,学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尤其是负数。教学重点和难点都聚焦在这个目标上。在课堂上,教师会引导学生探讨"~"符号的意义,通过描述哈尔滨和海口的天气差异,使学生感知冷热程度的不同。
接着,教师会介绍温度的基本知识,如0℃是水结冰的温度,100℃是水沸腾的温度,而负数如-3℃表示比0℃低3℃,读作零下3摄氏度。此外,教师还会讲解温差的概念,比如-10℃与-15℃之间的温差是5℃。
在自主探究环节,学生将从提供的信息中找出关键点,例如不同城市的气温比较,理解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含义,以及负数的相对大小。通过一系列练习,比如计算温差和排序气温,进一步巩固负数的理解。例如,-3℃与2℃的温差,17℃与4℃的温差等。
课堂小结时,学生将回顾所学,总结自己的收获,比如了解负数代表的温度方向,负数的比较,以及在天气预报中的实际应用。教师也会记录教学随笔,反思教学过程,以便后续改进。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天气预报,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负数的含义,增强他们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学习到数学知识,还能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