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是软件工程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它以对象为核心,强调通过对象的组织和交互来构建复杂的软件系统。本节将详细介绍面向对象的起源、发展、研究领域,以及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面向对象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Simula67语言,由Kristen Nygaard和Ole-Johan Dahl创建,引入了类、协同程序和子类等概念。随后,Smalltalk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面向对象的发展,尽管它的普及速度较慢。直到80年代,C++的出现,由Bjarne Stroustrup基于C语言扩展,使得程序员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面向对象编程,极大地推动了面向对象技术的应用。 随着90年代软件复杂性的增加,传统方法难以应对,面向对象方法因其能有效管理复杂性而受到重视。当前面向对象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理论、语言、实现、环境、重用、原型、应用以及与其他领域的结合,如数据库、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等。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中,"对象"是核心单元,它包含数据和操作。对象具有唯一标识、分类性(可抽象为类)、多态性(同一操作可在不同对象上表现不同)、封闭性(隐藏内部细节)、动态产生性和一定的“智力”(能够响应消息并执行相应操作)。对象可以通过外部实体、物、事件和角色等形式表现出来,它们代表了系统中的实体和交互。 对象的定义通常包含标识符、数据集合、数据结构和消息接口。其特点如唯一标识意味着每个对象都有独特的身份,分类性则允许创建对象的模板——类,多态性使得相同的操作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封闭性确保对象的内部状态不会被外部直接访问或修改。动态产生性意味着对象可以根据需要在运行时创建,而“智力”性是指对象能够处理和响应消息。 面向对象设计(OOD)和面向对象分析(OOA)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OOD关注如何将需求转化为具有良好结构和行为的对象模型,而OOA则涉及从问题域中识别和理解对象及其关系。 面向对象编程(OOP)则是实现这些设计和分析的编程实践,通过类的定义、对象的实例化和消息传递来构造程序。OOP语言如Java、C#等,提供了丰富的机制支持面向对象特性,如继承、封装、多态等,使得软件开发更易于理解和维护。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提供了一种结构化和模块化的思维方式,有助于解决复杂软件系统的管理和扩展问题,是现代软件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剩余63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0
- 资源: 8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