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给定文件的信息,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点: ### 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 计算机网络能够向用户提供两大核心服务:**连通性**和**资源共享**。连通性指的是不同地理位置上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能够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能力;资源共享则意味着网络中的资源(如打印机、文件、软件等)可以被网络中的多个用户共同使用。 ### 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 分组交换是一种重要的数据传输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数据被分割成多个较小的部分(称为分组),每个分组都会添加上头部信息(包含源地址、目的地址等),然后通过网络中的节点进行存储转发,最终在接收端重新组合成原始数据。这种方式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并增强了网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对比 - **电路交换**: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交换方式,它为通信双方建立了一条固定的物理连接,适合于持续性的大量数据传输,如语音通话。其优点在于端到端的通信质量稳定可靠,但资源占用较高,不适合突发性数据传输的需求。 - **报文交换**:数据以报文的形式在整个网络中进行传输,无需事先建立连接。这种方式对于突发式数据通信非常有效,因为它可以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动态分配传输带宽,但是可能会导致较高的延迟和不确定性。 - **分组交换**:结合了电路交换的稳定性和报文交换的灵活性,数据被分成更小的分组进行传输,每个分组都可以独立选择路径,这使得网络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同时还能保持较好的传输质量。分组交换是现代互联网的基础。 ### 因特网的重要性 因特网被誉为“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原因在于它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互联互通,促进了信息的快速流通与共享。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特网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形式进行实时交互,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沟通渠道和方式。 ###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因特网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从单个网络向互联网转变**:最初是从单一的ARPANET网络逐步扩展到多个网络相互连接的阶段。 - **三级结构的Internet形成**: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逐渐形成了包括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在内的三级结构。 - **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随着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多层次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结构,进一步促进了网络的普及和发展。 ### 因特网标准的制定过程 因特网标准的制定经历了多个阶段: - **因特网草案**:初始阶段,还未成为正式的RFC文档。 - **建议标准**:从这一阶段开始,成为RFC文档。 - **草案标准**: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的过程。 - **因特网标准**:最终确定并广泛接受的标准。 ### Internet与internet的区别 - **internet**: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是一个通用术语。 - **Internet**:特指当前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基于TCP/IP协议的互联网络,是一个专有名词。 ###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其特点 计算机网络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按照覆盖范围和用户类型划分: - **按覆盖范围**:可以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和个人区域网(PAN)等。 - **广域网(WAN)**:覆盖范围较广,通常用于连接不同地理位置的局域网或主机。 - **城域网(MAN)**:覆盖城市级别的范围,连接多个局域网。 - **局域网(LAN)**: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地理区域内连接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 **个人区域网(PAN)**:用于连接个人电子设备。 - **按用户类型**:可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 - **公用网**:面向公众开放,用于提供广泛的网络服务。 - **专用网**:专门为特定机构或组织设立,用于内部通信。 ### 主干网与本地接入网的区别 - **主干网**:主要用于远距离的数据传输,具有高速传输能力和高度优化的路由策略。 - **本地接入网**:主要功能是支持用户接入本地网络,实现末端用户的接入需求,一般传输速率较低。 ###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比较 为了更好地理解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差异,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分析: - **电路交换时延**:\(T_{circuit} = kd + \frac{x}{b} + s\),其中 \(k\) 是链路段数,\(d\) 是传播延迟,\(x\) 是报文大小,\(b\) 是数据率,\(s\) 是建立电路的时间。 - **分组交换时延**:\(T_{packet} = kd + \left(\frac{x}{p}\right)\left(\frac{p}{b}\right) + (k-1)\left(\frac{p}{b}\right)\)。 当 \(s > (k-1)\left(\frac{p}{b}\right)\) 时,电路交换的时延大于分组交换;而当 \(x >> p\) 时,情况则相反。 ### 最佳分组数据部分长度 为了确定使得总时延最小的分组数据部分长度 \(p\),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 **分组交换时延**:\(D = kd + \left(\frac{x}{p}\right)\left(\frac{p+h}{b}\right) + (k-1)\left(\frac{p+h}{b}\right)\)。 通过对 \(D\) 关于 \(p\) 求导并令导数等于零来找到最优的 \(p\) 值,即 \(p = \sqrt{\frac{xh}{k-1}}\)。 ### 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 - **边缘部分**:主要由终端用户构成,负责信息处理和资源共享。边缘部分通常通过低速链路连接到核心部分。 - **核心部分**:由路由器组成,负责在边缘部分之间进行高速远程分组交换。核心部分的网络设计更加注重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上述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技术原理以及发展历程等方面的内容。
- 粉丝: 6
- 资源: 6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