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前期工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作为一种先进的测量技术,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全天候工作、无需视线、成本效益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地下综合管廊的前期工程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进度,同时也优化了劳动力和设备的配置。
传统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和水准仪,虽然在许多场合下仍然适用,但在大型复杂工程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其局限性逐渐显现。例如,它们可能会影响施工进度,降低工作效率,且需要更多的人力和设备支持。而GPS技术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更精确的定位数据,使得管廊的挖掘和建设更加精准,减少了不必要的误差和返工。
在工程前期,GPS可用于场地障碍物的勘查,确保施工场地的安全和无障碍。通过精确测量,可以快速进行场地平整,合理布置施工设施,规划施工进度。此外,GPS还能帮助协调外部交叉作业和施工现场的复杂关系,有效避免因测量不准确导致的冲突和延误。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GPS技术在模板工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它能精确测量墙体模板的位置和尺寸,确保模板的正确安装和固定。通过GPS监测,可以检查止水螺栓的紧固程度,以及模板主次龙骨和顶板龙骨的安装尺寸,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防水性能。同时,GPS有助于监控立杆间距和上口螺杆的外露长度,确保模板系统的安全。
在模板的维护和周转环节,GPS技术同样发挥了作用。拆卸后的模板、支架和配件通过GPS定位可以快速归类和维修,及时检测模板的平整度,防止破损模板的再次使用,保障工程质量。
总结来说,北京市通州区文化旅游区颐瑞东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成功实施,充分展示了GPS测量技术在墙体钢模板施工中的优越性。通过采用定型钢模板,混凝土外观质量得到保证,模板移动和定位更为便捷,减少了人力和机械的投入。模板支撑体系的独立拆卸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墙体模板的周转时间。利用升降丝杆,墙体模板的拆模速度得以提升,施工安全性也得到了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 GB 50666—2011
2. 组合面板技术规范: GB/T 50214-2013
3.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GB 50838—2015
4.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 JGJ 74—2003
5. 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 JGJ 231—2010
6.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 162—2008
7. 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安全选用技术规程: DB 11/T583—2015
这些规范和技术规程为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结合GPS技术的应用,确保了工程的高质量和高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