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块池”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是在当前智能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当前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提出的新型教育培养模式。在此研究中,作者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打破学科界限、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来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应对工业4.0时代对人才能力的新要求。
研究背景部分强调了工业4.0和“工业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能力提出的全新要求。工业制造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智能制造装备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人才提出了复合型能力的需求。目前市场上对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工程和机器人使用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显著增长,要求这些人才能够熟练使用CAD、CAM、CAE、ERP等数字化工具。
然而,高校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模式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模块池”模式的引入,旨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通过模块化的教学体系,提供跨学科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自主选择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动力。
“模块池”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基于学生为中心、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原则,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工、经、管、理等多学科,旨在实现跨学科的人才培养。这种模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以灵活的课程体系为指引,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和特长。研究建议构建课程模块池,将通识类模块和本专业的核心模块组成核心模块池,并为学生提供机电、管理等领域的扩展模块池,从而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学生在完成核心模块池的课程学习后,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扩展模块池中的课程,甚至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模块。
此外,研究还提出了建立能力达成与“模块池”课程体系之间的对应矩阵关系,以便完成信息化、数字化的课程资源建设。通过借鉴国内外高校在“产教研”合作育人方面的经验,探索多主体参与、产学研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建立校内外多方参与的新型跨界合作组织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和实践平台。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上,研究者建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在原有的模块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凝练理论教学体系,以本专业核心模块为基础构建核心模块池,配合机电、管理等扩展模块池,形成理论教学体系。这种改革旨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以适应当前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文章中提到了合肥学院在应用型高校教学模式上做出的探索,并强调了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合肥学院电子信息专业在该方面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为研究提供了参考实例。研究最终强调了以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体系改革是目前教育改革的趋势,而基于“模块池”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正是在这一趋势下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该研究为我们展现了“模块池”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实践路径,强调了个性化学习、跨学科融合以及能力导向教学在应对工业4.0时代人才需求中的重要性。通过对现有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该模式具有极大的潜力促进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工业制造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