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区域概念:区域是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地理空间,可以依据单一指标或综合指标,但它们的边界并不总是明确的。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2. 经济区域划分:例如,塔里木盆地是一个自然区域,而京津唐地区、东北地区、深圳特区则分别代表了经济区域、行政区域和经济特区,体现了不同类型的区域划分标准。
3. 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北方民居通常注重正南正北的方位以获取更好的日照,屋顶坡度较平缓以适应较少降雨;而南方民居墙体相对较薄,利于通风散热,屋顶坡度较大以利于排水。
4.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特点:该地区是中国的主要水稻产区,农业精耕细作,但农田分散,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且由于人口众多,粮食需求大,需要从其他地区进口粮食。
5. 遥感技术(RS)的应用:遥感技术主要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如森林普查,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植被覆盖情况。
6.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处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能整合、存储、分析和展示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
7. GPS(全球定位系统):用于提供地理位置信息,帮助确定物体的精确坐标,常用于导航、定位等任务。
8. GIS在110指挥中心的应用:通过GIS,可以快速分析出警车与事故地点的距离,以确定最近的警车并调度。
9. “因地制宜”的农业原则: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适合种植不同的作物。如山东半岛适合种植花生,而不适合种植橡胶;四川盆地适合种植甘蔗,不适合种植甜菜;洞庭湖平原适合种植油菜和水稻,不适合种植春小麦;松嫩平原适合种植春小麦和大豆。
10. 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加快的原因:可能与西北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有关,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
11. 防止沙尘暴的措施:应采取退耕还草等生态恢复措施,如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12-16. 居住景观与环境问题:这些地区可能存在黄土高原地貌,受风力作用影响,易发生水土流失问题。居住景观适应了黄土的特性,如窑洞。粮食作物以小麦和小米为主,而西气东输工程与这种地貌区的资源优势(天然气)相关。
17-18. "红色荒漠"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水蚀作用导致红土裸露,人为原因主要是滥伐森林,破坏了地表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地理学中的区域划分、民居与环境关系、农业分布、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土地沙化、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