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言语与思维》考点详解】
1. **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根据题目描述,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大约在3至6岁之间,这是语言学习最为敏感的时期,错过了可能会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
2. **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这句话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即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出未直接感知到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概括性,将多次观察到的经验归纳为普遍规律。
3.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每个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即定义或本质属性,以及外延,即该概念涵盖的所有实例或对象。例如,“动物”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有生命、能自主移动、有感知能力”,外延则是所有动物的总和。
4. **思维过程的系统化**:当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等知识点后,能够将其归类总结为有理数,这就是思维过程的系统化,即将分散的知识整合为一个整体体系。
5. **发散思维**:在老师提问砖头的多种用途时,学生给出的不同答案展示了发散思维,即从一个中心点出发,向多个方向思考,寻找多种可能的答案。
6. **具体化**:将抽象的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理解,这种思维过程被称为具体化,它帮助我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7. **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的两大重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前者指通过非直接的方式理解事物,后者指从多个实例中抽取共同特性。
8. **变式**:在教授“鸟”这个概念时,提供麻雀、鸡、蝙蝠等例子,是为了展示“鸟”的不同变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多样性。
9. **发散思维**:鼓励学生从“大地”一词联想到多种事物,旨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即从一个中心点出发向多个方向思考的能力。
10. **发散思维**:教学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尝试多种解题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即创新性思考。
11.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推断题表明语言是思维的重要载体,但并非唯一工具,如肢体语言、图像等也可辅助思维。
12. **制造性思维的特征**:制造性思维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新颖性和独创性上,而非抽象性和概括性。
13. **思维的最根本单位**: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通过概念组织信息并进行推理。
14. **直觉思维**:预先规划可能的道路并进行比较选择,体现的是直觉思维,即快速做出决策的思维方式。
15. **思维**:看到水稻长势良好预测丰收,这是基于经验和逻辑的思维判断。
16. **思维的灵活性**:思维能随客观情况变化而变化,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适应性强。
17. **概念**:通过认识多种鸟类概括出“鸟”的本质特征,这是形成概念的过程。
18. **分析和综合**: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和综合,即拆解事物和重新组合事物以理解世界。
19. **发散性思维**:警方提出多种假设是发散性思维的体现,试图从不同角度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
20. **已有知识或经验**:详细形象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
21. **直觉思维**:灵感现象通常被认为是直觉思维的结果,即瞬间洞察力的体现。
22. **思维的间接性**:“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间接方式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对事物的联想。
23. **思维**:对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间接、概括反映是思维的本质特征。
24. **思维特点**: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能超越感官直接感知到的信息。
25. **直观性**:直观性不是思维的特点,而是感知或直接观察的特征。
26. **思维的间接性**:“灯是照明的工具”反映了思维的间接性,即通过灯的功能推断出其作用。
27. **概括性**:区分“叔叔”“爷爷”是基于对不同年龄特征的概括。
28. **思维类型**:思维按内容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分别依赖逻辑推理和具体形象进行思考。
29. **概念形成阶段**:概念的形成包括抽象化和类化,从具体实例中提炼共性并归类。
30. **外延缩小**:概念内涵增加,意味着对概念的定义更精确,相应的外延会缩小,覆盖的实例减少。
31. **发散思维**:沿着多方向探寻方法和途径的思维称为发散思维,它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以上是《言语与思维》考点的详细解析,涵盖了语言发展、思维特征、概念理解、思维过程等方面,对于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