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其他人员、社会、集体以及学生间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不仅包括对善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观念的理解,还体现在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的运用中,以维护和调整个人、集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道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认识功能,它帮助人们理解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关系,指引行为选择;教育功能,道德在社会教化中的重要作用;调节功能,通过道德评价和道德标准调整人们的行为,维持社会和谐。
【职业道德】,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稳定性、具体性和适用性。它不仅是教师岗位上的行为规范,还包含了教师应具有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有:继承性,强调历史传承;责任性,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担当;示范性,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标准性,对教师行为的严格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应遵循的最高指导原则,反映了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要求,同时也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并体现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这些原则包括但不限于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它要求教师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追求崇高理想,具备良好专业能力和精神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则是基本原则的具体化,它们更直接地指导教师的教育行为,如依法执教、廉洁从教、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等。依法执教是教师必须遵守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它是社会稳定、教育发展、强化教育社会功能以及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依法执教的必要性在于:确保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现实中,我国在依法执教方面可能存在教育战略地位落实不充分、教育投入不足、教学内容与方法与实际脱节等问题。因此,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包括模范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法制教育,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准则,它不仅规定了教师如何履行职责,还对教师个人品德修养提出了高要求,是构建良好教育环境,实现教育目的的关键。教师应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