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标为中心的多维度能力测评课程范式改革是教育领域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尝试,旨在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评估体系,转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这一改革理念源于美国教育学家拉尔夫·泰勒的课程开发理论,他强调教育目标的设定、经验的选择、组织方式以及目标达成的评估,构成了以目标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基础。
一、以目标为中心的课程原理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依赖课堂教学和笔试考核,导致学生可能仅仅为了分数而学习,忽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目标为中心的课程改革主张,教学应围绕明确的教育目标进行,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方式应多元化,包括项目作业、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目标模式”的理解
1. 多维度寻找课程资源,确定教育目标:课程设计时需从不同角度(如知识、技能、态度等)考虑,确保目标涵盖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 关注学生的实际:教学和考核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适应他们的学习节奏和兴趣,鼓励主动学习,促进个性化发展。
3. 丰富考核环节:考核不仅是期末的考试,还应包括过程性评价,如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等,以持续跟踪和反馈学生的学习进步。
三、《管理信息系统》(简称《管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
1. 传统《管信》考核模式的弊端:通常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测试,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评估。
2. 国内高校《管信》课程考核模式比较:各校可能存在差异,但普遍缺乏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且考核方式单一。
3. 国外高校经验借鉴:国外高校更倾向于采用项目报告、团队合作、模拟实战等方式考核,注重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
4. 以目标为中心的《管信》多维度考核改革内容:结合课程目标,可以设置案例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分析等任务,同时引入同行评审和教师评价。
5. 考核评价方式: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就。
四、预期成效
以目标为中心的多维度能力测评课程改革预期能带来如下改变:
1. 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程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效。
2. 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实践项目,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3. 促进教学互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增进师生间的沟通,改善教学氛围。
4. 更公正的评价:全面评价体系避免了仅凭一次考试成绩判断学生能力的局限性。
综上,以目标为中心的多维度能力测评课程改革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它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通过多元化、实践性的考核方式,旨在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样的改革对于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