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医疗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患者安全和医护人员的健康。以下是根据提供的文件内容解析的相关知识点:
1. 医源性感染:这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由于病原体的传播导致的感染,包括手术、诊疗操作、医疗器械使用等引发的感染。
2. 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是指医疗机构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具有感染性、毒性或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正确处理这些废物是防止疾病传播的关键。
3. 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发生的由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的感染。同时,医院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受到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范畴。
4. 医疗机构管理:根据规定,床位数在100以上的医疗机构应设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监控和预防感染的发生。
5. 感染控制措施:例如,床单位消毒首选床单位臭氧消毒器,治疗操作顺序应遵循清洁-感染-隔离的原则,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无菌物品一旦打开,使用期限通常不超过24小时。
6. 高度危险用品:手术器械、内窥镜等属于此类,需要进行高水平消毒或灭菌处理。
7. 药品使用管理:启封后的药物溶酶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以保持其无菌状态。
8. 不合理用药:包括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不适当的联合用药和无明确适应证的用药,这些都是需要避免的情况。
9. 医疗废物分类:感染性废物和病理性废物应投入黄色垃圾袋,而锐器则应投入专门的黄色标志容器盒,以防止刺伤风险。
10. 医疗废物暂存设施:应有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和预防儿童接触的安全措施。
11. 国际洗手日:每年的10月15日,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防止医院感染。
12. 医疗废物包装标识:应包含医疗废物产生单位、日期、主要内容物、目的地和特殊说明等信息。
13. 工作人员防护:处理医疗废物的人员应配备帽子、防护口罩、橡胶手套、传统胶鞋等防护装备。
14. 终末消毒:指的是对患者离开后的居住点进行的最后一次彻底消毒,以消除可能的感染源。
15. 医疗废物分类: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分为5类。
16. 隔离病人废物:属于感染性废物,需要按照感染性废物的标准进行处理。
17. 内镜消毒:内窥镜如胃镜、肠镜等需达到灭菌要求,以确保无菌操作。
18. 手术器械消毒:进入人体无菌部位的器械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19. 内镜消毒时间:2%碱性戊二醛消毒至少需要浸泡60分钟。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操作规范和废弃物管理等多个方面,对于医疗机构的日常工作和医护人员的培训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