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中的内容涉及的是初中阶段的几何学问题,主要围绕动点折叠问题展开,涉及到的几何图形主要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与之相关的角度计算、面积计算和折叠后图形的性质。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解释:
1. 折叠问题通常会涉及到图形对称性和折叠前后线段、角的关系。例如,宽度相等的纸条折叠后,对应边的长度保持不变,相邻的角可能会相互重合或互补。
2. 当长方形沿某线折叠时,折叠前后的对应边或角会有特定的几何关系。题目中提到的∠1和∠2相等,可以利用这一性质解题。
3. 折痕通常是垂直平分线,因此∠EMF是直角,因为EM和FM是长方形对角的中垂线。
4. 长方形沿AE折叠,∠DAE可以通过∠BAF的大小来确定,因为折叠后∠DAF和∠BAF相等。
5. 对于长方形ABCD沿EF折叠,∠AEF可以通过∠1的值推算,因为∠AEF是∠1的补角。
6. 折叠后∠AED的度数可以通过观察图形得出,利用折叠的对称性。
7. 沿BE折叠矩形ABCD,∠CBE和∠DBE相等,可以通过这个关系求解∠EBD的度数。
8. 折叠后∠CED'的度数可以推导出∠AED,因为∠CED'和∠AED是对顶角。
9. 纸条折叠后,若两部分重叠部分的宽度相同,可以推断出折叠前的角度。
10. 纸条折叠形成的重叠部分的∠α可以通过观察图形的对称性来确定。
此外,文档中还包含了一些与动态几何有关的题目:
11. 正方形中动点P的轨迹和面积问题,可以通过分析P点在各边上运动时的情况,结合三角形APD的性质求解面积和周长。
12. 动点P按固定路径移动,求解与时间t相关的△ABP的面积S,需要理解图形的运动规律和面积计算公式。
13. 中国联通的资费问题涉及到函数关系,其中时间x是自变量,费用y是因变量,可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然后根据给定的条件求解实际费用。
14. 最后一部分是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涉及函数图像的解读,包括自变量、因变量的识别,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式,以及相遇问题的解决。
总结起来,这些题目旨在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推理能力和对基本几何定理的理解。解答这些问题需要掌握折叠规则、几何图形性质、角度计算、面积计算以及动态几何中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