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terbi译码DSP实现中度量值防溢出的方法研究 #### 一、引言 Viterbi译码算法是由Viterbi在1967年提出的针对卷积编码的最大似然译码方法。该算法的核心在于通过网格图(trellis diagram)上的路径追踪,找到最有可能的原始数据序列。Viterbi译码因其高效的计算性能和简单的硬件实现,在短约束长度(通常小于10)的场景下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在基于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实现中,由于存储单元的有限范围,累积的度量值(metric value)可能会超过处理器能够表示的最大值,导致数值溢出。一旦发生溢出,译码结果就会出现错误,因此如何有效防止度量值溢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 二、分支度量的计算方法 在Viterbi译码的过程中,每收到一个输入符号,译码器就需要计算当前状态转移到下一状态的分支度量值。根据输入信号的不同,分支度量值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计算: 1. **硬判决输入**:此时分支度量值可以用汉明距离(Hamming Distance)表示。 2. **软判决输入**:此时通常采用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来计算。 对于编码速率为\( R = \frac{1}{C} \)的卷积码,其欧氏距离可以表示为: \[ T = \sum_{n=0}^{C-1} [SD_n + G_n(j)]^2 \] 其中,\( SD_n \)表示接收序列,\( G_n(j) \)表示网格图上每个路径状态的期望输入值,\( j \)是路径指示值,\( C \)为编码速率的倒数。 将上式展开,可以得到简化后的分支度量值: \[ T = -\sum_{n=0}^{C-1} SD_nG_n(j) \] 例如,对于编码速率为\( \frac{1}{2} \)的卷积码,分支度量可以简化为: \[ T = SD_0G_0(j) + SD_1G_1(j) \] 这里的\( G_n(j) \)通常采用双极性表示,即0用+1表示,1用-1表示。根据这个公式和碟型结构图,可以推导出每一步的度量值变化规律。 #### 三、度量值防溢出的方法 在基于TI公司的TMS320C55X芯片实现Viterbi译码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度量值溢出,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1. **定期移位**:通过周期性地向右移位度量值,可以减少其数值大小,从而避免溢出。 2. **减最小值**:在每次度量值更新之后,减去当前度量值中的最小值。这种方法能够保持相对差异不变的同时降低绝对值。 3. **减固定值**:在每次更新后减去一个固定的值。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固定值的大小。 #### 四、性能测试与分析 对于上述每种方法,研究人员均进行了详细的测试,以评估其防溢出的效果。通过对不同场景下的性能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定期移位**:这种方法简单有效,但由于频繁的移位操作可能会引入额外的计算开销。 - **减最小值**:能够较好地保持度量值的相对比例关系,适用于大多数情况。 - **减固定值**:适用于特定的场景,如已知度量值变化范围不大时,但需要仔细调整固定值的大小。 #### 五、总结与展望 Viterbi译码在基于DSP实现时确实存在度量值溢出的问题,而通过上述三种方法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以及对计算资源的考量。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更高效、更通用的防溢出策略,以提高Viterbi译码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稳定性。
- 粉丝: 2
- 资源: 14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