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盈利驱动因素】
机场的盈利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航空性和非航空性收入。航空性业务是机场的基础,主要包括飞机起降费、旅客服务费等,这些费用直接与航班量和旅客吞吐量相关。非航空性业务则是机场盈利差异化的主要来源,包括免税店收入、广告收入、停车场收入等。非航收入中,免税业务尤其关键,近年来已经成为各大机场的重要利润增长点。以内地机场为例,虽然与国际领先机场相比,人均非航收入贡献仍有差距,但免税业务的发展潜力巨大。
【机场商业模式】
机场的商业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吞吐量驱动阶段、商贸零售业务驱动阶段和航空城阶段。目前,中国的主要机场正处于商贸零售业务驱动阶段,特别是2017年后,枢纽机场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评估,其中免税业务成为推动非航收入增长的关键。航空性业务由于受到产能周期的影响,毛利率相对较低,业绩与机场的扩建和资本支出紧密相关。而非航业务则更多依赖于机场的流量变现能力和商业运营策略。
【行业竞争格局】
机场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区位优势上,拥有优越地理位置的机场往往能吸引更多的航空公司和旅客。此外,机场作为高价值流量的聚集地,还面临着与其他商业业态的竞争,如购物中心等。在疫情前,头部机场如上海机场在免税业务上具有显著优势,但疫情后,海南离岛免税和电商渠道的发展对机场免税业务构成了挑战。
【机场上市公司股价表现】
机场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产能投放后的业绩恢复、政策红利、危机后的修复、免税业务的重估以及资本开支周期等。具体到上海机场、白云机场、深圳机场和美兰空港,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增长逻辑,如上海机场从产能驱动转向商业驱动,白云机场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深圳机场期待国际航线的进一步开放,而美兰空港则因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而受益。
【后疫情时代机场价值】
后疫情时代,核心枢纽机场的价值依然重要。一方面,机场的区位优势依然稳固,如上海机场通过虹桥机场的注入强化了超级枢纽地位;另一方面,机场的商业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免税业务可能会在政策放宽和精品战略的推动下迎来新的增长点,非航商业也有待进一步开发。
【风险提示】
机场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大规模资本开支扩建导致的财务压力、区域内竞争加剧造成的客流分流、商业合同重新签订可能导致的收益不确定性等。
机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着重探讨了机场盈利模式、竞争格局、上市公司股价表现及后疫情时代机场的价值评估,强调了非航收入尤其是免税业务在机场盈利中的重要角色,并提醒投资者注意行业风险。